美文网首页
几个教学片段

几个教学片段

作者: 天下果盒1234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20:08 被阅读0次

      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就可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你能读懂这句话吗?(提示:看看其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个学习任务就是在定向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阅读中寻找重要信息,并梳理课文的基本章法结构。“冬天”“无味”的潜台词是“春”“夏”“秋”都“有味”,是承上;“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以如何“两样”的疑问引出下文,是启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两个不同的场所,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些相同的东西?

    这个学习任务涉及更为深层次的对课文的理解。细读课文可以发现:少年时的“我”和小伙伴都爱在大自然中游戏,百草园就是他们的乐园;他们在三味书屋里也可以“寻蝉蜕”“喂蚂蚁”,这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表面上的相同之处。但事实上,“我”和小伙伴探究“怪哉”并“画绣像”,和前面写到的听美女蛇的故事一样,都属于和“三味”对立的“怪力乱神”。显然,这个学习任务意在引导学生定向研析主题,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定向落实。

                二

    以教学《范进中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翻来覆去地说“噫,好了,我中了”。请结合全文情节和原著中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噫,好了,我中了!”中,“噫”虽然是语气词,却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用“啊”“唉”“嘿”“耶”等词语替换,都表现不出范进那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好了”中的“了”是时态助词,再现了范进“中了”之后的巨变。课堂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悟“好了,岳父对我客气了”“好了,乡邻对我恭敬了”“好了,有人给我送礼了”……并引导学生结合原著探究出穷途末路的范进之所以能翻身就是因为他“中了”,即可深刻理解当时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三

    教学《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皇帝穿着不存在的华丽的衣服光着身子游行是典型的闹剧和丑剧。是谁导致了这一荒唐场景的发生?如果组建法庭开庭审判,作为法官,你会判决谁有罪?如果你是律师,你又会为谁洗脱罪名?

    这个学习任务就是一组可优选的定向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发表意见:作为法官,可以选择一个有罪的人,譬如皇帝、大臣或街边的百姓,指出其有罪的地方并阐述原因;作为律师,可以选择一个有罪的人,结合动机和结果,帮其辩护减轻罪责。

    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分选角色,必然会指向都有过错并涉及罪责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指导学生优选学习对象并深入研究:皇帝罪责最大,是愚蠢昏庸;大臣其次,是渎职虚伪;侍从又次之,是胆怯愚昧;百姓最轻,是虚荣软弱。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理解的内容进行学习,更容易体现有话可说的课堂优势。

      四

    教学《愚公移山》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正是因为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才得以完成,请评析天帝这个角色的意义。如果没有天帝帮忙,愚公移山还有没有意义?

    这个学习任务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任务,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导向性。课堂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文时会遇到的矛盾,比如“愚公人定胜天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矛盾,以及“诚意”与“外助”之间是不是互为依存的必要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列子》《孟子》和毛泽东的《愚公移山》理解课文,即可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

        五

    以教学《背影》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

    关于《背影》的主题,有两个方面的倾向值得探究,一是“父亲”的行为如何表现“父爱”,二是多年后的“我”如何感受“父爱”。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更倾向于哪个方面?

    课堂上,教师先以写作背景导入,并通过“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著作等身,但他去世后老百姓只是说‘写《背影》的朱先生走了’”,引导学生深入课文重点品读“父亲爬铁道为‘我’买橘子”的部分,感受大学时代的朱自清在心灵受到触动的同时也在暗笑父亲的迂,理解朱自清虽然也从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父亲的“艰难而努力”与“慈爱而迂执”,但作者赋予“背影”更深的意蕴并没有完全展现,然后再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成年后的朱自清在自己有了孩子而父亲又行将“大去”这两个特殊时间节点上的内容,即可真正理解“背影”的含义——经过时间沉淀,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上面的探究结论是有学理依据的。为此,教师要提供支撑性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在精神上具有“弑父情结”的新文学革命之后,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文学情节影响下,朱自清写对父亲的怀念既是传统的回归,也是对矫枉过正的反思。这样教学,师生一起经历探究式评鉴,学生对《背影》主题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几个教学片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cx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