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今日头条情感领域有道题目:
新春到,你对猪年的自己有哪些期待?
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说:那些新年立了FLAG的人,很少有人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新年决定了减肥的人,六个月后,只有46%的人坚持继续减肥。
既然如此,与其定一些明确的目标,倒不如先审视自己,从点滴去改变自我。
01 新年论“道”
于是,我很郑重的思考了这个问题,期待自己能做到以下几点:
No 1.牢记“最好是更好的敌人”

硅谷投资人、前谷歌公司的吴军写过《态度》一书。在这本写给两个女儿书信合集中,吴军说:
最好是更好的敌人。
吴军的大女儿梦华在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会工作,她发现因为学生会成员们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互相争执得不出共同的结论,所以很多工作很难推进。吴军给她写信,用了这句话回复。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总是希望能呈现出最好的姿态,有最好的结果,却常常忽略了很多事情应该“先做完,再完美”。
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有限时间中运筹帷幄。
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能掌控范围做到极致。
我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手账本的第一页,用来自勉。希望自己不要因为追求完美而裹足不前,不要因为希望“最好”而放弃了“更好”的机会。
No 2.践行“每个人都可以向你添加待办事项清单,而你需要找到专属于你的待办事项清单”。
樊登老师推荐的《巨人的工具》一书中,硅谷投资人克里斯·萨卡如是说:

到了奔4的年龄,终于了然:我们并不是超人,也无法改变世界。生活的琐碎裹挟着我们滚滚向前。待办清单上永远是无穷无尽的事项。眼瞅着这个快做完了,更多的事情就纷至沓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其他人给你“加压”,给你的添加很多待办清单再正常不过。而你要知道到底什么待办事项对你来说更重要,一切取决于你的选择。
No 3.工作生活BALANCE
我在读《杜拉拉升职记》时,知道小说中的这家全球500强外企主张:平衡工作生活。
说的没错。作为女性,我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母亲的地位不可取代。“家庭系统排列理论”创始人海灵格说:在家庭中,母亲的排序是第一位的。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大了,对母亲的情感需求更多。那些给予孩子更多高质量陪伴的家庭,诞生了更多人格健全、也更幸福快乐的孩子。而唯有陪伴,才能洞悉;唯有洞悉,才能谈得上高质量的陪伴。
02 新年谈“术”
谈了“道”,再来谈谈“术”。
最近流行“微量思维”这个词,说的是我们应该要定个能达到的“小目标”。因为目标定的太宏大,让人望而却步,反而会阻止自己前行。既然如此,那就定点真正的“小目标”:
小目标1:读50本书
读书永远不嫌多。对于读书速度超快的我,一个月四本不成问题,上下班通勤路上就能搞定。只是,今年的书想更侧重育儿和心理,更多读经典。列了个书单,有些已经看了一部分了: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宝宝也是哲学家》
《巨人的工具》
《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
《幸福的方法》
《教养的迷思》
《爱的五种语言》
小目标2:坚持记日记

最近刚读完《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读到曾国藩以日记形式“三省吾身”,很受触动,也因此发现日记的强大作用。
工作十年,工作笔记记了四本,生活却并无痕迹。于是想到:何不记录一下生活,也给孩子的成长留一些印记?
从去年11月开始,我已经陆续用app记日记。今年,打算用本子记录生活,侧重记“待办事项”、“育儿”和“读书笔记”三项。
手帐很流行,但太劳心劳力费时。中年老母亲时间有限,重内容而不是形式,打算用简单的方式做,整齐美观有辨识度就可。
也许,对本命年的自己的期待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做更好的自己。
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