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作者: 旷山燕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6:44 被阅读154次
照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老家在南方的乡村,小时候过年有特别浓的年味。大抵到了腊月二十几就开始有了年的味道,这几天全村各家各户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说的就是年前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情景。那年代在农村日子穷,生活苦,平时难得吃上一回肉,就连煮菜时食油都用得很省。穿的是打满补丁的衣服,有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平时总是省吃俭用,可到了过年免不了多购买一些年货,招待年后来送年的客人,所以年前家家户户都挤到供销社排队买些吃的用的东西,特别要给小孩买身新衣服,穿上新衣服才算过年, 预示来年有新气象。

 

        祭灶神    我们南方祭灶的日子是腊月廿四小年这天,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台上供放米糖、瓜果等,祭灶时用粘粘的米糖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这样,灶王爷上天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大年三十他再回到灶底。灶王爷一年都呆在灶底,就小年廿四到大年三十这几天上天汇报。这天人们开始放鞭炮送灶神,鞭炮一响告示新年的来临。


      杀年猪    俗话说:“大年廿五六,宰猪做豆腐”,意思是说:到了腊月廿五、廿六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置办年货、宰猪备年菜了。 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未改革开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自给自足,平时一年难得吃一两回肉,村里有家人养了一头大点的猪都要做为“义务猪”卖到部队,有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啊?送给那英雄的人民解放军” ,我们村当时没通公路卖义务猪要抬到省道边上同一个乡管辖地郢地村去卖。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整个村子才会杀一两头猪。缝哪家当年养了一头大猪,这头猪就作为今年的年猪宰杀。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在宰猪的时候都往他的家里面挤去排队买猪肉,买完猪肉都是记账很少有付现金的,大抵都是用工分抵扣。那时大家都喜欢买肥肉(现在说好处还用“一块肥肉”来作比喻),因为平时煮菜都很少放油,这时候买点肥肉回家熬一大罐油储着平时煮菜用。记得小时候母亲把买回来的肥肉切成小块放锅里熬油,待肥肉榨出油来,很喜欢站在锅灶边闻着那香喷喷的油味,榨好油沥干的油渣稍凉不烫嘴就用小手抓着放到嘴巴吃起来,如现时的小孩吃着汉堡炸鸡的滋味。多买的肉不舍得吃掉把它煮熟,放很多盐巴把它做成腌肉,藏到瓮子里招待平日里来的贵客。豆腐也是用自家种的黄豆,自家磨豆浆,自己制作。

      挂春联贴春画    过年了总得写几幅对联贴大厅的柱子和大门,那时候的对联基本上是叫会写毛笔字的人在家里照着楹联书本抄写的,墨汁是就着墨砚现磨的,磨墨时墨香四溢,满屋子的墨香,小孩则站在桌边看书写者挥毫泼墨。写对联的酬劳大多是吃几个东家为过年提前准备的瓜子花生,一杯茶水或外加一包香烟,却极少有给现金的。春画一律是那个如哪吒一般穿肚兜的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的画,或有莲花,谐音“年年有余”。


        做糍粑  过年糍粑,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大年除夕下午或前一天各家各户就开始煮糯米做糍粑。 这时走过巷弄你会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糯米饭的香味。三、五个劳力一组集中到一栋房子里,妇女们把蒸熟的糯米拿到这家人的房子打成糍粑。打糍粑可是件力气活,单独一个人是很难将一臼的糯米打成糍粑的。所以大家轮换着打,每个人打几分钟,虽然是冬天,可大家用力打糍粑都能打得汗流夹背。打好后,把糍粑拈成一块一块圆饼状。等过了年后拿糍粑去送年走亲戚。 送年也是一件小孩高兴的事,由大人带着去串亲戚,送年时人家总会给包个红包,回来时还往你口袋装些瓜子花生水果糖,依例还送个红蛋,象征着红红火火,平时瘪的口袋这个时候鼓嘟嘟的了。

        也有做黄米馃送年的,做米馃比做糍粑更麻烦些,做之前几天就要上山砍黄瑞木,将它烧成灰,然后将开水从木灰上沥过,将沥出水的水用来煮粳米,粳米煮到半熟再捞出来放在蒸笼中蒸熟,接下去,跟做糍粑的工序差不多,也是将粳米饭放入舂臼中打烂后拈成形。只是做米馃的形状有圆饼状、有圆柱状、有小猪状等。黄米馃因为用黄瑞木灰沥水煮米所以是黄色的,米馃的味道和糍粑的也有所不同。

        守夜看春晚  那时村里没电视机,几个伙伴邀来跑到隔壁乡看春晚。看完春晚又打着手电筒走路回家。

        除夕那天大人会给每个小孩分发压岁红包。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要说好话,不能说脏话。傍晚大年饭一过就往他人家里跑,呼朋引伴地到处玩,这一夜你是可以玩到尽迟的,晚上还有很多时间留给你守夜呢。一家人围着火炉,炉中烧上一块大大的木头,说是谁家木头烧得越长久谁家就能养出越大的猪来。那时没什么收入,一年能喂出一头大猪也是个盼头。守岁是守得越久越好,有守得越久父母越长寿的说话。但通常没守到天亮就打起瞌睡了。

      放鞭炮扔空爆竹  我们村中有条河流过,儿时的每年除夕夜河两岸的人家自动地分为两个阵营比赛放鞭炮,一会儿东岸鞭炮声起,一会儿西岸鞭炮声落,此起彼伏,鞭炮声响彻夜空。

        过年期间巷头弄尾到处可见有的小孩手拿香火燃放爆竹,有的小孩用双手捂着耳朵的情景。顽皮点的把“双响”埋到土里(有下雪年则埋在雪里),只露爆竹的引信,侧着头将握着香火的一只手伸长将香火靠着爆竹的引信点燃爆竹。

        放空的爆竹是小孩的玩具,满田野上拾放过掉落在地上的爆竹壳带回家存在家里。正月里小伙伴们就一起玩扔空爆竹,几个小伙伴在厅堂里把空爆竹往墙壁上扔然后反弹出去,看谁的爆竹弹得远,由最远的开始,拾起地上的爆竹往别人的在地上的爆竹上扔,如果打中了他人的爆竹就归你了,打不中,轮另一个投,就这样大家玩得津津有味。为了捡爆竹小伙伴们怎么就把别的事给忘了。

      大年初一吃斋吃寿面,寿面要一整条的吃进嘴里,线面长长的象征长寿。

        正月里也许还能看一两回大戏、木偶戏、舞狮子什么的。

                    2019.1.31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 | 儿时的年味

    早晨起来,看到小区内家家户户窗外挂着酱鱼干、酱鸭,闻到了过年时特有的香味,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童年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一家人置办年货的样子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打扫房子时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父亲准备年夜饭的香味 儿时的年味是...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前两天和老爸通电话,我说寄了年货回去,今年过年这边家里要来人,我不能和孩子回去了。 那边的父亲沉默了一秒钟说,你都...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是一串精美的风铃,只要记忆的风略过,便会响起清脆的铃声。儿时的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流淌在记忆里,...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在附近的小区停了车,我和男朋友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盒,走回这条我住了十几年的老街道。小时候觉得这条街很长,很宽,来回跑...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是香甜的滋味 是外婆家的饭菜 触碰出味蕾的绽放 儿时的年味 是漂亮的滋味 是妈妈涂的红指甲 映射出触觉...

  • 儿时的年味|找寻儿时的年味

    推开记忆的门扇 撷几枝岁月的藤蔓 编制成光阴的背篓 搭乘腊月的末班车 去故乡的山村把儿时的年味找寻 ...

  • 儿时的年味‖诗歌: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是家家户户烘烤的腊肉 让人禁不住的垂涎欲滴 儿时的年味 是我们拎着灯笼讨来的爆竹 ...

  • 儿时的年味|母亲儿时的年味

    文/罗恺母亲儿时的年味 母亲生于1935年,也是个很普通的乡下人。过年的时候,她常常对我们说起她自己小时候过年时的...

  • 儿时的年味|80后的农家女

    儿时的年味是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儿时的年味是我此生最甜蜜的时光, 儿时的年味是我这世最柔软的回忆, 儿时的年味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f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