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象天柱山
文化,是一种感动。缘于文化而感动,应该是人生中最为难得的一种情愫吧。当一个人饱读了经史子集,他的心里便会每时每刻都涌动着一份深深的感动,尤其当他扑进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的灵气裹罩在身体四周的时候,那种天地日月精华的聚拢,山水草木灵性的浸润,更会令人感动得颤抖不已。
乾坤大象天柱山当年登泰山看日出的时候,沿着泰山那磅礴的文化,抚摸着古代圣贤文人的诗赋的温度,一路揣着一颗颤抖的心儿向着极顶拾级而上,我感受到了杜老爷子笔下的“造化钟神秀”,原来表述的不仅仅是来自于天地灵秀对泰山的青睐,更是泰山上的文化符号对让泰山更加钟灵神秀,更加堆积成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唯我独尊。
乾坤大象天柱山每当置身于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山水之间,我都会有一种为古人而肃然感动的激情涌动,于是我想,是源自古圣先贤的那种对人文传承的情怀,才构成了一个个天地造化的名山名水名苑雅林的啊。前几天去青岛平度,平度好友赠我一套珍贵的天柱山魏碑摩崖石刻的早期拓片,我恭恭敬敬鞠躬接过,抚摸着拓片上那黑的白的沧桑的纹络,当年我跪倒在郑文公碑前的情形,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乾坤大象天柱山天柱山在平度。平度是一个平和大度的地方,它的平和和大度,主要源自于她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原乡。岳石东夷文化之迄、岳石文化之源、胶东文化之根……一个个璀璨的文化符号,从这里把文化的魅力释放挥发,形成了起了中华民族文化星空的大大的星云,在这里,可以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在这里,发生过气壮山河的奇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着平度人,成为平度人涌动的血脉,生发成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所以我每次踏上平度这块热土,就会走进一份深深的感动,一份深深的文化感动,而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便是天柱山摩崖石刻。
乾坤大象天柱山天柱山,峻峰秀美,如雄柱擎天;孤峰秀峙,峨冠于霄汉。鹤岭横悬,鳞石裹巉岩;云岩凌空,气势自非凡,“齐之山海天下冠,而东莱之间,山水形势雄深伟丽又为齐冠,而大泽之秀又为东莱之最”。天柱山不雨而润,青日生烟,有“神窟仙宅”之说。据说“秦皇汉武”把这里看成神域仙乡,先后多次到这里求神拜仙,《平度县志》载曰:“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的千古佳话。从秦始皇、汉武帝驾临以来,这里就成了志士名流求仙访道之所,迁客骚人挥毫吟咏之地。而这座山闻名于世的最重要原因是北魏时期的郑道昭在山上留有“海鸥云鹤之致”的书镌,使天柱山成为名扬天下的书法名山。
乾坤大象天柱山记得那日天上飘洒着细细温润的春雨,温润的春雨把天柱山装扮成一位文质彬彬的佩剑书生,又像是一位须发银白的飘然道长,道貌岸然巍峨而斯文。进得山门,郑道昭先生便伟岸地站立在了我的面前,我作揖前行至半山腰处的摩崖石刻前的时候,只觉得两腿发软,竟扑通一下长跪不起。天柱山摩崖石刻由《郑文公碑》、《天柱山铭》、《石室铭》、《上游下息》、《此天柱山之山》等组成,因为有了这汉魏的摩崖石刻,就连这山里的空气,都弥漫着翰墨书香之气,难怪刘海粟先生在89岁高龄时专程登上此山,热泪盈眶题写了"瑰玮博达,绝壁生辉"八个大字,更难怪接踵而至的日本学者们来到天柱山,对着天柱山魏碑的摩崖石刻,对着这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历史文化瑰宝,一个个跪地洒泪。
乾坤大象天柱山康有为先生评价天柱山《郑文公碑》说:“刻石如阿房宫,楼阁锦密,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浓姿逸韵,如当食防风粥,口香三日”。郑文公就是“北方书圣”郑道昭。郑道昭(公元455-516年),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河南荥阳人,历任北魏中书侍郎、国子监祭酒、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州大中正,晚年出任光州(府地今莱州)刺史。为官轻徭薄赋,深得吏民敬爱。
乾坤大象天柱山“泽山奇峰柱擎天,东汉刻石写诗篇。父子同碑话晋魏,翰墨飘香世代传”。郑道昭是我国北魏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时有“南王(羲之)北郑”之称。作为魏碑体的鼻祖,郑道昭所写的魏碑,上溯先秦笔画浑成骨力内含的特点,吸收了汉隶的跌宕瑰丽、沉稳又见爽利的姿态,凝重浑朴的隶书风格被清丽飘洒的楷书风格代替,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字字不呆,笔笔不苟,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满,透露出了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风范。他的魏碑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从古至今,此碑受到了古今中外书法家的尊崇,尤其到了清代,“尊碑、备魏、取隋、卑唐”的主张的提出,更加敲醒了一度沉闷麻木的书法界,从此突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视野开阔的天地。
乾坤大象天柱山我不知道上天是不是有意偏袒天柱山,天柱山本来就钟灵毓秀令人流连忘返了,偏偏又赐予了这格调高雅文采华丽、笔力雄健书法遒劲的历经1400多年风雨剥蚀依然清晰可辨的魏碑石刻,这苍老厚重的在千年历史的沉淀中折射出灿烂光辉的摩崖石刻啊,更加让人对它所聚拢的天地大观平添了十分的膜拜之意。天柱山,因为被了天地之灵气,因为得了日月之精华,才会有了后来的摩崖石刻,因为有了摩崖石刻,才拥有了这浑然的乾坤大象。置身于这文化名山之中,我顿时有了一种飘然于宇宙之间的灵气,更有了一种超凡于三界之外的洒脱。
乾坤大象天柱山文化,真的令人感动。如果说大地因为有了水才显得更加灵动,那么天柱山就是因为有了魏碑才显得更加苍劲灵秀。文化,赋予了天柱山的乾坤大象,文化,赋予了天柱山高贵的气质,文化,感动着千秋万代的中华民族,在这盎然的春天里,怀揣着一种内圆外方的情怀,飘逸着奕奕神采,从这个春天走进了那个春天......
2019.3.16.深夜
平度桃花十八涧一瞥附:天柱山《郑文公碑》文: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草。
公讳羲,字幼麟,司州荧阳开封人也。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奕世,降逮于汉,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迹刊图史、美灼二书。德音云翻,硕响长烈。扬州以十策匡时,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辟莫之能致。值有晋弗竟,君道陵夷,聪曜虔刘,避地冀方。隐括求全,静居自逸。属石氏勃兴,拨乱起正。徵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
诱人的平度大泽山葡萄园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瞻事。父晔(按魏书本传当为煜),仁结义徒,绩著寜边,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积德累仁,庆届无穷,其熟能传辉踵美,致如此之远哉?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公禀三灵之淑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慎言愍行。六籍孔精,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靡不昭达。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然高直沉默,耻为倾侧之行;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
平度茶山一角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蕴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弟,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懦。又作《孔颜诔》、《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於世也。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假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曰:“哀楚有馀,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均嘿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
平度三合山风景区门楼季子道昭,博学明,才冠秘颖。研图注篆,超侍紫幄。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于时有识比之三陈(13)。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谘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督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先时假公太常卿,荧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庙。还,解太常,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冠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之制矣,民行矣,虽位未槐鼎而仁重有馀太和初除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 严之治穆如清风桑有敬让之高朝市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於鲁矣。
平度茶山景区太和中,徵秘书监。春秋六十有七,寝疾于位。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哀道宗之长没。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归葬乎荧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於是故吏主薄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
爰鉴往纪,稽览前徽,有贤有圣,靡弗应时。繇实契姒,旦亦协姬,於穆郑公,诞应期。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维我君,世监秘书。三坟克阐,五典允敷,文为辞首,学实宗儒。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 。式胄三雍,邹风再烛。作岳河兖,泽移草木。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发,胤亦含章。文义袭轨,朱绂相望。刊石铭德,与日永扬。
永平四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於此刊之。
钟灵毓秀天柱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