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能把书中的理论转化成工具,让学习者能够借助工具改变行为的拆书阅读法(超级实用的拆书阅读法),拆书法只是挑取书中的片段进行精读,要想把握书的整体结构,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拆书法就式微了。下面介绍一种能培养我们系统思维的阅读法——图读法。
图读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书变成图像。把一本书的内容变成一张或者多张图像,既需要读者能高度概括作者的思想,还要能把握好书的整体结构。
当然图读法需要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去硬啃一本书,也有较大的挑战性。
对于那些经典之作或者难读懂的书,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把作者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概括出来,然后把这些内容按一定的逻辑拼成图。
通过图读法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形式的图:思维导图和PPT。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下面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图读法的步骤:
思维导图
1.阅读书籍
阅读书籍可以参照《如何阅读一本书》,先进行检视阅读,再进行分析阅读。先把握书的整体框架,再研究书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的理论性书籍,读完一章可以进行一次整理;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
2.构建框架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将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
3.录入重点
根据上一步构建的框架,将书中的重点内容录入思维导图,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调整方式
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绝对不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5.论证引入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时候就是该细化的时候了。
6.细化语言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处理杂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并不相关。
8.内容归档
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想用的时候再说,到时候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同时,最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
(此部分内容摘自百度百科“思维导图”)
2.PPT
相对于思维导图,PPT是读图法的高阶方式,把读书笔记做成PPT。能把一本书的内容浓缩成一个图文并茂的PPT,要求比思维导图更高。读书笔记PPT需要在消化吸收书本核心思想和精华后,对书本的内容进行重构,然后充分归纳总结,然后形象化展示出来。
做思维导图你可以根据书本的目录来进行填充,但做PPT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一张空白的PPT要能在头脑中构架出整页PPT的内容和布局。
读完一本书,然后把书中的内容做成了PPT,就不存在书读不懂了,而且经过整理,很难遗忘。
对于不常做PPT的人来说,要把读书笔记做成PPT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不过在精读完一本书的同时,还学会另一项技能也是不错的。
当然,要做出美观的PPT还需要多加练习。
做读书笔记PPT的步骤和做思维导图的步骤差不多。在做PPT不熟练的时候可以预先在之上列出基本框架打好草稿。
下面是我阅读《六顶思考帽》后,做的一个简单的PPT部分内容,算是自己的处女作,凑合着看吧。如果对做读书笔记PPT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秋叶大叔的作品作为参考。
3.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图读法的步骤:
阅读归纳总结
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制作思维导图/PPT展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