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之法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过好多爱好传统文化的读书人,好像他们也听了许多大师的课,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说出来的东西,讲出来的东西,好像很有道理,好像知道的很多,却感觉几乎全是书本里的东西,没感觉到有他们自己的体悟在里面”。
直到读了钱穆先生的“劝读论语及读论语之法”一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看来,是有很多人完全是读闲书的,这样没什么不好,但终究不是读书人想要的。
正像钱穆先生讲的:“读论语一定要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原文之「本义」,亦即其「原始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纔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
我个人理解的引申义,发挥义就应该是举一反三后的个人体悟。要想读了有用非探寻引申义,发挥义不可得,如果只是以经解经,只是圣人说圣人说,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这应该也不是圣人的教学目的。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不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死读书吗?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已经脱离了这个时代,根本就无用武之地。在读论语之法里面,钱穆先生解释的也很明白,也很有道理,大意是说:“时代是不同了,环境也变了,但是人活在世上还是会有悦,有乐,有愠,即使再过2500年,人类只要不灭亡,人还是需要学习,还是需要朋友,还是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好的心态,而孔子及论语所开示的正是人的本心,它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这段话说得真好,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这不正是对经典的诠释吗?
在钱穆先生的读论语之法书中出现一位马同学,没搞清楚他是谁,或许是钱老先生的学生吧!他提出的问题确是很好,他说:“依论语所讲,似乎孔子论语是一种理想主义?”而反对的人说:“读论语应重实践,但实践必应有理想!”这段话太妙了。
什么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才会形成。有信仰、有追求的人,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如果论语所讲、所教、所传是理想主义,那我个人愿意做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最后,用论语的这句话作为结尾:“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当我们把一种活法上升为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与世俗脱钩,从而上达天道,独孤求败,那也只有老天配得上跟你做朋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