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办公室加班,难得静下来……回想自己近19年的工作经历,前前后后几任领导,对我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2004年走出校门,现在看懵懂无知,在当时并不觉得年轻,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彻彻底底的愤青。入职后,许书记、陈老师带着我去转宿舍,做提前分宿舍的准备,许书记上楼费劲,但还是亲自一个楼一个楼、一层一层、一个宿舍一个宿舍的转;发展党员材料,一份份亲自审,开会的时候,一个个问,在许书记的带领下,陈老师的工作一样是扎扎实实,规规矩矩。许书记为人低调谦虚,可敬可亲,坚持原则,务实勤奋。
2006年曹处从后勤到系里工作,曹处是个工作生活化的人,既谈工作,又照顾生活,为人随和,爱开玩笑,没有距离感,灵活变通,善于做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敢于啃硬骨头,也善于啃硬骨头,而且曹处喜欢京剧、二胡、书法、羽毛球、乒乓球,生活很丰富多彩,总是精力充沛,是热爱生活的人。
2008年去石家庄医专,两年的借调工作,那时候孩子还小,孩子妈妈带着孩子很辛苦,我一个人在石家庄,认识了石书记、老张、王东,大家在一起处的很愉快,我也从不同岗位经历中,从对点的认知,提升到对学校全局工作的认知,开阔了眼界。
2010年4月份回来,电气工程系一分为二,我在电力系,荆书记和夏主任带着我,那时刚任团总支书记,用荆书记的话说“没有工作思路”,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上班六七年,还没有受过如此尖锐的批评,我感到压力很大,从此就开始跟“工作思路”较劲,后来,我不觉有明显成绩,但是好在勤奋务实,荆书记接纳了我,这一点从2018年她把我要到学生处去,可以充分证明。
不能不提夏主任,入职面试的时候,夏主任的意见起了很大作用,我才进了当时的电气系,2010前的几年,夏主任负责教学,我做辅导员,请示工作的机会少,分开系以后,接触开始多起来,夏主任讲究,办事严谨,周到细致,对我也是关照有加,生孩子、老人来住院也没少麻烦夏主任,在我这,夏主任更像是一位家长,更多的是亲情。
2015年,书记们调整岗位,魏书记带我们,这时候,辅导员的力量开始越来越强,魏书记很包容,给了很宽松的环境,我带着几位辅导员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干得热火朝天,之前的想法开始实践,并和同事们碰撞出一系列的火花,“厚积薄发”,一直到2018年,这几年,我才开始有了成熟的思路,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其中,魏书记的宽容政策是不可忽略的一点。
2018年8月-2019年12月份,万分不舍地离开当时方兴未艾的电力系,不舍,因为我知道,以后这样的工作状态,恐怕没有了……美好又短暂,冲到180却又嘎吱踩了刹车,让人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在学生处,靠着点惯性,把辅导员技能大赛给冲下来了,整体成绩不尽人意,但好在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2019年12月份,我得到提拔,到土木系任副书记,葛书记是一把手,我配合他的工作。我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定位,经常思考副书记的职责是什么,后来我主动到教学楼,扎到辅导员队伍里,一起从小事开始推动土木系的工作提升,虽然有一些效果,但是并不尽人意,也可能两年的时间对于我这种慢热的人来说,太短了,假以时日,我还是有信心做点事的。
2021年12月份,我调任组织部副部长。一贯烧脑的我,在新的环境里,再次感受到了不适应。原来是千方百计的想创新,想解决问题,现在玩法变了,需要做的就是要熟悉各种文件政策,弄清各种规章制度,原来是放,现在是收,原来是打破固有思维,现在是要进入已有的模式、思路。
主题教育开始了,我从杨部长身上看到了“急事急办”的能力和作风,上下沟通,左右协调,这里面在考验另一种能力,我似乎并不擅长,又回到了当初傻乎乎的状态,好在,我已经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得到了磨炼,我相信,我依然可以靠着观察、认知、思考来调整自己,适应新的挑战。
我是什么样的领导?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