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吐蕃志,我读时胸中的气血是极其压抑的,现在想起来我倒是有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
初唐时期两嫁公主去吐蕃和亲都出于无奈,写太宗许嫁文成公主写的隐晦,似乎说太宗最初是压根不同意的,后来见了吐蕃使臣,交谈后觉得吐蕃是知礼的,然后才同意做松赞干布的岳父的样子,这样记载好像一下子就把唐太宗凸显的英雄本色,嫁文成公主是应吐蕃央求,原本是并不惧怕吐蕃的样子。嫁金城公主时,史书写的比较直观无奈。所谓当时皇帝送亲至今之兴平市,怆然情伤,和金城公主挥泪而别。皇帝在当年二月改县名为“金城”,命送别之地为“凤池乡怆别里”。这些史书里文字读的时候都令人伤怀不已。说伟大一点就是皇家不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而是以天下百姓为子女,以自己的亲生骨肉分离来换取治下数千万儿女的安宁。说的情理之中就是初唐中原战乱方定,辽东与突厥不靖,只能和强大的吐蕃采取和亲妥协来达成一种无奈的平安边境关系,以免危及存亡。
旧日读旧唐书,新唐书,唐诗时曾经计划过要沿杜工部,沿岑参军等等人的行走路线探游一圈,把江山形势和他们的诗歌参照了温读和体会一番,这计划在心里放了二十多年的样子,探游杜工部行走过的路线,我走了有一半行程时即废弃到今有十年光景了,而自生涯奔劳,挣钱事繁之后,就再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了。
如今站在布衣鸠首的位置再看那些所谓经天纬地,学而优则仕的问题时,觉得文学文史,总抵不住生活重要,倘如偶然保留些情怀和读书,于我而言真的少了一些行走亦是无妨的。
我经常在书中记载的文字间慢慢游走,大约以“江山卧游”耽搁着我慢慢悠悠的生命。
生民事大,民生事大,觉得文学文史,总抵不住生活重要,倘偶然保留些情怀和读书,于我而言真少了一些行走亦是无妨。
生民事大,民生事大,我想世间其他事都是为支撑这八个字而生的!
青门布衣于半贾半读之室,顺晨间思路,是为初稿存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3366/1d0d046b4f409ca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3366/1e5bd5cf574b9c7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3366/d7495a15733c1b6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3366/c85f00b90d27ebe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3366/bbc50b8bf0d3577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3366/7f1dc12ea05dc23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