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爱读书,读的书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起先因孩子小,没有限制孩子读书内容。只要孩子喜欢,总比不读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会给孩子借阅些名著、科技类等图书。可是慢慢发现孩子读书只关注书的情节和内容。
书的精华部分好像没吸收多少。有时候甚至怀疑读书的效果呈漏斗式。即读进多少,漏掉多少。
也曾想着检验孩子的读书效果,但无从入手。一本书,被孩子简单的概括两句就草草结束询问。
其实读书是需要方式方法的,根据书籍的类别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孩子需要带着问题去读书。
孩子平时读的课外书籍,一般是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孩子阅读课外书,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解剖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分析人物言行、心理活动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较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并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二、不能忽视书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空间中的地形、景物、气候等。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空间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阶级关系等。
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大舞台,性格成长的土壤,也是烘托人物的重要手段。
三、让孩子学会欣赏文章的情节和结构。
情节是要素之一,对人物的刻画,主体的揭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构也是关系本书的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
四、让孩子去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和对生活图景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它关系到作品思想性的强弱,倾向性的好坏,社会意义的大小,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
可以说,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我们阅读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大多数孩子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或风景场面的描写,而忽视作品的主题。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可以从剖析形象所包含的意义、分析作品的主要矛盾、联系时代以及作家的实际等方面进行。
总之,让孩子从泛读到精读,把整本书读透。需要孩子静下心来,独立思考。
让孩子善于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发现问题和学以致用。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