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起来有些刺耳,尤其是对初出茅庐什么事都还懵懵懂懂的愣小子来说,已然如此。当然,对未经风雨一直躲在闺房里的姑娘,也是毫不例外的。因为在人生之路还没有对他们全部展开之前,他们面临的几乎是很多“第一次”,这就免不了有许多尴尬,甚至束手无策。所以“第一次”,对我们来说,有太多的感触,听起来也就格外刺耳。
我们常常会听见,在年轻人嘴边挂着的一句“他什么都不懂”,以此来谴责对方的无知乃至无用。其实仔细想想,谴责的人最初还是什么都不懂。他有资格谴责对方,那是因为多了些经历,而且在经历中积攒了许多经验。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什么都会,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才能积攒丰富的经验。
祖先留给我们的“吃喝拉撒睡”、“喜怒哀乐悲”以及“生儿育女”这些事情,仿佛就是天生的,有些还是本能的,不学都会,但遇到“第一次”时还是有些尴尬,不知道对与错,只有在旁人那里得到印证。剩下的事,就是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如果没有前辈人的引领和指导,可能活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因此,虚心学习、尽力模仿也就成了“过日子”的主要手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面对“第一次”的事情好像少了很多,有时甚至没有了。但不要掉以轻心,这是一个假象,因为当你的生活圈子逐渐扩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第一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今天这种高节奏的社会,面对“第一次”的事情实在太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孔子的人生道路常常被许多人作为标本加以鞭策和映证,对“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人生阶段很认同,那是因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人生道路肯定是最成功的。但知道孔子的人会说,鞭策是可以的,映证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孔子生活的时代,在今天看来要求也不高,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今天已经不是一码事。再说,孔子的人生之路异常坎坷,一生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他的”周游列国”是被逼无奈,而非潇洒和免费旅游,他在晚年同样遇到了很多个“第一次”以及“第一次”的尴尬。
所以,对一个积累了很多丰富经验的人来说,他可能面临的“第一次”要少一些,但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彻底没有。为自己可以“吃老本”而沾沾自喜的人,不可避免会出现尴尬。在今天这种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可能性很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与以前的记忆面目全非的事情。应对的办法应该是冷静、沉着。只有勇敢面对,虚心面对,智慧面对,才能把摆在面前的“第一次”迎刃而解,而不至出现茫然的尴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