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钟杰老师当助教,这是第九届教育行走带给我的最大的惊喜。说是助教,其实也没什么事,除了上课,大多数时间是跟钟杰老师聊天,以前只在直播、音频课里听钟老师讲教育,现在可以面对面与钟老师交流,何其有幸。
教育行走开始前几天,跟钟老师联系,问她作为助教的我需要准备什么,她说准备纸和笔就行了,这就是我做的最像助教的一件事——准备了一叠A4纸,然后在课前发给孩子们。
对我来说,与其说当钟老师的助教,不如说就是免费获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免费的现场听钟杰老师的课。
钟杰老师分别给飞翔营的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课,她给两个班的孩子都是上的同一节课——《拒绝语言暴力,有话好好说》,教孩子们认识什么是语言暴力,如何避免语言暴力,最后还教给孩子们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飞翔营(1)班主要是十到十三岁的孩子,飞翔二班主要是十四到十七岁的孩子,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从心理发育,还是智力发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处在自我表现欲最强的年龄,一个处在青春自我觉醒期。所以,两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飞翔营(1)班的孩子不会有什么顾忌,呈现出的是完全真实的一面,非常直接,钟老师问到什么问题,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直接说钟老师像奶奶。女孩上课更专注一些,可能这个话题恰好说到她们心坎里去了。男孩则有一搭没一搭的,时而聊自己的,时而玩自己的,时而又跟钟老师搭上几句,你以为他们没在听,但是当钟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每次又能回答到点子上。这或许就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的方式不一样,在这样宽松愉快的环境下,他们反而更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接收一些必要的信息。
来到飞翔营(2)班,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这些孩子大多都是上初中到高中的年纪,他们会更敏感更内敛些。所以上课伊始,大家都很安静,看起来似乎更专注些,但是也不那么主动些,或许他们在试探,在观察。
随着课堂的深入,孩子们被钟杰老师的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特别是举例说到哪些是语言暴力,钟老师模仿家长和老师的语气,惟妙惟俏,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不时作出回应——“就是这样,我妈就是这样说我的”“这是我老师的口头禅”……孩子们的戒心逐渐消失,心被慢慢打开。
我想,这又是孩子们喜欢钟杰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把话说到孩子们心坎里去。
孩子最愿意听谁的话?孩子最愿意听,愿意听他的话的人。而钟杰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愿意听孩子的话的人,这不仅仅是沟通技巧,而且发自内心的生命意识,钟老师能看到一个个具体的孩子,所以她能够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后面的课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因为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又是经常困扰他们的问题,针对钟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一个愿意听他们说话的老师这里,孩子们展现出最真实的表达。
最后,在钟老师的指导下,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完成了非暴力沟通的四步训练,孩子们也学得特别用心。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围了过来,手里拿着纸和笔,都要请钟杰老师签名。
索要签名,仅仅是因为钟杰老师是名师吗?我想不仅仅如此,更关键的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声音,遇到一个懂他们,愿意听他们话的老师,这一刻,钟老师成为了“他们的人”。
课后,在与钟老师交流的时候,她说了一个关键词——播下种子。是的,短短的这样一节课可能孩子并不能学会什么,但是却打开孩子的视野,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理念和观点,就会在他们心里留下痕迹。
我女儿后来回忆起这节课,感受颇深,她说:“虽然在实际的生活中沟通的时候确实还是不能够想到那几个步骤,但是最起码我们知道了要这样沟通才能够较快的解决问题,在沟通的时候也能够稍微的往这个方向想一想了。”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们的心田撒下希望和光明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遇到阳光雨露,就有可能发芽,茁壮成长,甚至开花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