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于母亲的印象的并不深,母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记忆中,小时候,父亲常常照顾我们,父亲知识渊博、有耐心,所以别人家娃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我们家:世上只有爸爸好。
以至于,后来饭餐上,父亲常常聊起他这段带娃史。长大,慢慢懂事,我说:爸,在外,给妈留点面子,有些事不谈也罢。
学龄前,上班时,爸就把我和妹妹带到厂里托儿所,上幼儿园,爸妈都去外地工作,我们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我的童年里,对于母亲的印象不深,上学前,爸爸带的时间多;上学后,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后来,生了弟弟,母亲偏爱弟弟;母亲脾气急,常常会吼我们;母亲与奶奶关系不好,而我与奶奶关系极好,这些都让我与母亲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屏障。
家中有三个娃,父母又特别偏爱弟弟,让我特别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长大才发现,有个弟弟妹妹是多么幸福的事,当我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难时,他们都会陪在我身边,帮助我,支持我,照亮了我的生命!
小时候,母亲与奶奶的关系紧张,我常常生活在矛盾中,我的情感不敏感,变得有些麻木,很可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吧。后来,很怕处理这类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选择回避或是情绪失控。
生活中,我的生活态度与母亲分歧很大,母亲是个女强人,处理事情果断干练,不善长家务,假日里,洗衣做饭带弟弟,都落在了我和妹妹的肩上。我很羡慕别人有个温和、善长做家务的妈妈,让家庭中充满了温暖。成家后,先生常说我不会收拾,我很无奈,从小就没学到如何收拾。但我不得不承认,母亲是个厉害而能干的人,她被工厂外派去深圳工作,后来陪父亲一起创业,在事业上,给予了父亲极大的支持,也让整个家庭步入小康生活!
我一直以为每个家庭都差不多,后来随着对周围人事物的了解,我才发现,从小到大,虽然家中有三娃,家庭中提供了较好的物质环境,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小时候,我把父母想得太过完美,理解和关心孩子,会做家务,会挣钱,长大慢慢开始理解他们的不易。
小时候,母亲在深圳打工时,买回来村里第一台21寸的彩电,我们太新奇了,印象中,那个暑假,村里的小朋友都来我家,整日整夜地看,有一次,电视机不堪负重,没图象了。我们都急了,也记不得有没有被挨打,只记得修了几次,母亲又从深圳买了台29寸的回来,从此电视机就从客厅移到了父母的房间,我们看电视变得小心翼翼。
印象中的母亲与村里人不一样,母亲穿着很讲究,质地和款式都是极好的。母亲也会从大商场给我和妹妹,买一些漂亮的衣服,有次课上讲大公鸡的故事,我的衬衫领口上,每边一只大公鸡,同学们齐刷刷朝我看,我的脸一下子通红。
中学时,开学军训,下午训练回到宿舍,看着同学们的父母送来许多吃的,我和妹妹说:爸妈,是不会来看我们的。在我们的世界里,父母对我们关注的太少了。话音刚落,只见爸妈在宿舍门口提了东西,叫我和妹妹,爸妈听我们聊起,有同学生日,还特意买了蛋糕送到我们宿舍里,让我们上晚自习后回宿舍吃。我忽然觉得,父母对弟弟的偏爱,让我和妹妹在心中把父母与自己的世界隔离了。也许,他们的经历让他们的爱对子女无法公平对待,而在他们心中始终还是很爱我们的。
岁月在父母的脸上留下了足迹,父母为我操心了一辈子,给他们多一些陪伴与理解。我常想:有什么比父母在身边,更让人幸福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8285986/d57debf747dcfaf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