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那时我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一年多,能力提升比较快,颇有些志得意满。
一次,我参加另一个部门的沟通会。汇报的是一位女经理。在我看来,她讲得很不好——问题谈的不透彻,逻辑也不清晰。
会后,我回到工位立刻给这位经理发了一份邮件,洋洋洒洒写了七、八条意见。按照部门间沟通的惯例,我把邮件抄送了她的领导。
正在我得意的时候,那位女经理哭着来找我,一见面就控诉:“你为什么要抄送给我领导啊?!”
原来,她的领导收到邮件后,马上把她找去狠狠批了一通:“你看人家别的部门的人,看问题比你这个老员工都深刻,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
女经理抱怨道:“我承认你写的都有道理。可是有意见跟我直说啊,干嘛要反映给我领导呢?”
虽然我和这位同事“不打不成交”,后来成了好友,但这件事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职场上,像提意见、批评人这样的负面反馈,也是一门艺术呢。
缓一缓
当发现别人的缺点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立即“怼”过去。
你知道吗?所谓“冲动是魔鬼”,在每一个迫不及待的批评指责背后,很可能藏着一个蓄意彰显自我优越感的“小我”呢。
因此,话到嘴边的时候,需要缓一缓,觉察自己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误解对方,判断沟通的时机是否合适,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好。
面对面
口头沟通时对方有解释说明的机会,提意见的一方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力度和方向。另外,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各种措辞进行铺垫和缓冲,一旦发现误会可以当场纾解。而书面形式则是白纸黑字、证据确凿,调整的余地小得多。有时为了行文快捷方便,语言会过于简单,措辞可能失当,逻辑也可能存在漏洞,容易给人造成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
因此,负面反馈最好是当面口头沟通。除非必须,应慎重使用书面形式。
一对一
职场上,没有人真的喜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更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缺点问题公示于大庭广众。像我那样连带告知其上级,更是犯了大忌——等于是直接告诉她的领导:“你的下属是不称职的!”,这不是砸人家饭碗吗?
有的领导当着公司所有人的面批评下属,结果遭到下属奋起还击。原因不是领导批评错了,而是场合不当,下属感到人格受到了当众侮辱,自然拼死反抗。
因此,负面反馈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一对一沟通。
2006年,职场上曾发生一桩公案,人称“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抛开关于职业道德层面的争论不谈,两位当事人在沟通时都违反了上述三个注意事项。
首先,总裁 “连夜”写邮件斥责秘书;秘书也毫不示弱,立刻回信反击。两个人都被冲动左右,而没有缓一缓,考虑更妥善的交流方式。
其次,双方拒绝口头沟通,而是采用了写邮件的形式,措辞激烈,语气生硬,如同彼此发布“战斗檄文”,完全不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最后,两人都将diss对方的邮件抄送了很多无关人员,结果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本来是两人之间的矛盾,结果闹得 “全地球的人都知道”了,最终两败俱伤。
看来,是否掌握负面反馈的艺术,不仅影响同事关系,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在午餐的时候,坐到那位女经理身边,对她说:“我听了你的汇报,你讲得非常好,让我很受益。同时,我也有几点发现想跟你分享,你想不想听?……”
更多作者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awson老师的职场美言课/dawsonspeec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