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体接触(触觉学)、身体移动(人体动作学)、姿势、饰品服饰、珠宝、发型、、纹身、甚至语调、音色及个人声音的音量(而不是讲话的内容)等传递信息的
非语言交流能够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意图
事例1:犯罪者说他左转回家时,他的手打了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犯罪现场——语言的(左转)和非语言的行为(向右的手势)的不一致,说明这个人在撒谎,
对另一个人的非语言观察能帮助理解自己对这个人的感觉、意图和行为
解密身体语言的“十大准则”
成功解读一个人,需要不断地深化学习和实践,如下十大守则能够帮助熟练掌握解读技巧:
1)准则1:做个称职的观察者
问题——我妻子向我提出离婚,我之前竟然丝毫没有察觉;我以为老板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但他竟然解雇了我;
测试方法:到大一个陌生环境(比如一个放假,里面有很多人),让他对四周进行观察,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说出所看到的东西,看看能记住多少(有些甚至看不到最明显的标志物)
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投入的行为;用心观察是指利用自己的所有感官,而不只是视觉感官,比如嗅觉、味觉等等
2)准则2:在环境中观察
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理解当下非语言行为的含义
比如:一起车祸之后(环境--车祸现场--延伸 灾难现场--地震、火灾、枪杀),人们首先会表现得十分震惊,然后回茫然地走来走去,他们的手会颤抖,绳子会恍惚地走向迎面而来的车辆(这就是,折旧情况下交警一般要求他们待在自己的车里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呢,事故发生后,人们的整个“思考”大脑会受到边缘系统的控制,于是就会出现颤抖、迷失方向、紧张和不适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说的现象出现就是情理之中的。主要来源于事故的压力。
同样的道理在工作面试中,应聘者最初会紧张(演讲的紧张?),然后精神上的不安会消散,如果这种紧张神情在我问道某些具体问题时再次出现,需要想一想其中的原因
3)准则3:认识普遍存在的非语言行为
有些身体语言具有普遍性:人们有时会紧闭双唇(仿佛要把他们藏起来),这说明了对方遇到了麻烦或者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不和胃口)——这种非语言行为被称作嘴唇按压
封闭——眼睛、嘴唇、双手【】
4)准则4:解密特异的身体语言
普遍的非语言行为构成 了一组肢体线索:每个人的这种非语言行为几乎都是一样的;但还有一种身体语言线索是专属一个个体相对比较独特的信号
比如有压力(考试没准备好时)挠头、
5)与他人互动时寻找基线行为
为了理解那些经常与你互动的人的基线行为,你必须注意观察他们的常态,包括坐姿、手和脚放置的位置,姿势及面部表情,头的倾斜度,甚至包括他们放置自己物品的位置,如通常钱包存放的位置。来分辨出“正常表情”和“重压下的表情”的不同之处。多对正常的的情况观察,才能识别出不正常的东西。即使只是一次与某人偶然相遇,也应该试着留意他或她在最初交流时的基线行为。只有了解了基线,当发现背离常态及这种背离的重要性和其中蕴含的信息
6) 准则6:坚持不懈,获取多种信息
7)准则7:一个人行为的变化很重要,他会告诉你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意图
行为的变化表明一个人正在对 某种信息进行加工或调试——当一个满心欢喜奔向主题公园的孩子被告知公园已经关门的时候,他的行为会立刻发生变化;当我们听到不好的事情时或某种令人伤心的事情时,我们身体会马上对这种改变做出反射——比如抢劫犯在正准备行动前(鼻孔扩大了--深呼吸并准备好行动)
8)学会发现虚假或者误导性的非语言行为同样重要
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用心观察、缜密判断
9)区分舒适和不舒适,找到非语言行为的侧重点
舒适与不舒适是非语言交流的两个基本点。当对某一行为的意义产生怀疑时,不防问问自己,这样的行为看起来舒适(满足感、松弛感、幸福感)还是不舒服(不高兴、不幸福、紧张、有压力、忧虑、焦虑)大多数时候把观察到的行为归为(舒适和不舒适)
10)观察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找什么样的非语言行为,及这些揭示了什么样的重要信息
哪个身体部位最诚实——大脑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体)
边缘系统它对我们周围世界的反应是条件式的,是不加考虑的。它对来自环境中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边缘系统是唯一一个负责我们生存的大脑部位,从不休息一直在运行状态,边缘系统也是我们的情感中心
现实生活中动物(包括人类)会依照以下顺序——冻结、逃跑、战斗来应对各种苦恼和威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