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减肥确实是一场考验,几乎一定会经历挨饿、烦躁、无处不在的诱惑而难以坚持。
在今天,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正在被超重或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困扰。
肥胖不是一个个人问题
首先,请设想一个场景:一个300斤的重量级人物出现在你的饭桌对面,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
估计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他肯定吃得很多”“肯定很懒,很少运动”“应该是个很不自律的人”等等,然后善意地建议他“少吃多动”。
确实,“胖子”这个词在今天已经被污名化了,常常和“贪吃”“不自律”“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等负面印象联系在一起。
很少有人思考过,肥胖真的完全是个人问题吗?真的就是因为个人“不自律”“不会管理”吗?只要稍微分析一下你就会明白,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肥胖可能是根植于人类基因之中的。
在漫长历史中,人类习惯的都是奔波狩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要想生存下去,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囤积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在过去,这当然是个生存优势。但是在能量过剩的今天,这个生存优势马上变成了一个大坑——明明不需要那么多能量,但还是让我们把身体里多余的能量都囤起来,胖子可不就越来越多吗?
其次,商业社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肥胖问题。
只要抬眼看看大小饭店里的灯红酒绿、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零食、方便到动动手指就能下单的外卖平台,你就会知道,我们为健康而行动的能力有多脆弱。
同时,大量的研究发现,反复接触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人们更喜欢它、吃得更多。医学上管这种现象叫“食物偏好”。我们都喜欢家乡的味道、妈妈做的饭菜,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明白了吗?肥胖压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
一起行动改变肥胖问题
既然肥胖是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我们个人能做些什么呢?
每个人都可以为解决肥胖这个公共卫生问题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每一次点餐、每一次购物、每一次消费,都是在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都是在为这个大环境注入自己的力量。
更多的改变正在路上
当然,除了个人之外,整个社会、整个公共卫生系统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社会已经意识到了肥胖的危害,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了。紧接着的改进行动,应该都已经在路上。从这个方面来讲,政府、学校和减肥机构,都有很大的空间。
首先是政府,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国家政策对抗肥胖。
中国也和很多国家一样,都采取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食品标签。你会发现,从2013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强制要求所有的成品包装食物标明营养物质比例和配料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帮我们正确地选择食物。
当然,各国政府还有更多可以考虑的政策。比如,对不健康的食物征税、禁止向儿童售卖高糖饮料、组织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营养课程……
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也能做得更多。
目前,全球已经有不少学校正在行动。在《助推》这本书里就有一个有趣的试验:学校只是把食堂橱窗里甜点的位置,从与视线平齐的高度,换到弯腰才能拿到的地方,就会大大减少学生吃甜点的几率。这就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改变。
学校里更多的改变肯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未来,学校应该开发更多与食物和健康相关的课程,教孩子阅读食品标签,正确挑选食品;每天至少1小时的运动类课程,保证孩子达到目标心率的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超重的孩子,还要提供和家庭一起的减重管理课程,以及指导手册。这些应该都在路上。
当然,专业的减肥机构也是少不了的。
欧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专业机构参与的减肥,效果更好,更安全,体重反弹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在这些减肥机构里,商业的,也就是营利性的机构占90%,公立医院不到10%。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有一个特点——专业。不仅拥有合格的减肥教练、规范的减肥流程,还拥有和医学机构有效沟通的质控体系。
而这些,恰恰是目前我们国家亟待改善的。目前咱们中国,既不缺大批的减肥机构,也不缺懂减肥的医学专业人才,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中间的桥梁。没法让医学的专业技术走出医院,为更多的减肥机构赋能,从而服务更多的人。
不过可喜的是,改变正在发生。
就在2020年5月,我们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一个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它正是一个可以培训减肥教练和减肥机构的组织。
不仅可以缓解医院在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上的巨大压力,还能为健康服务业带来技术动力。而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教练、减肥机构,甚至是家政,又可以在你的健身房、你的社区、你的身边解决你的减肥难题,可谓是一举三得。
结语
总之,肥胖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抗肥胖,既需要学校、减肥机构、各国政府的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力量。
无论是你自己正在减肥,还是家人朋友正在从事减肥事业,无论你是食品工业链上的消费者,还是生产食品的商家,都可以采取行动对抗肥胖这个大问题,既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