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的守望者
列车在黑暗中穿行,穿过了大山大河,穿过了都市乡村。我只能感受到它前行的震动,轰隆隆,轰隆隆,把我从一个熟悉空间转移到另一个陌生空间。
北京到了吗?经过硬坐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跋山涉水,我们终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旧址,原辅仁大学求取真经。
那方正通达的街道,那直径通幽的胡同,那百年高龄的中华槐,那厚重朴实的青砖,那琉璃瓦上摇曳的枯草,那抑扬顿挫的京腔,都让我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京味。
北京,北京,我又一次来了!和前年来时的匆匆相比,今年有了更多的时光可以和你消磨,我的心中一阵窃喜。
麦田的守望者一天休整,洗去身上的疲惫,开始了我们的学习之旅。
上午邀请了清华附中的特级教师韩军老师。韩老师是个语文教师,个子高高的,外形特别儒雅。韩老师在整个授课课程中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一句:人生本无意义,人生意义全靠自我填充。我把韩老师的观点概括成三点:
一,应试与家常
韩老师说任何学习都会考试,所以应试不是贬义词,应该积极地应对。我们不能开口闭口谈高考,说考纲,无形中给学生无比的压力,但我们不回避高考,应把考点在授课过程中以家常的形式出现。他举了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里面涉及识记、炼字、句式、情感等多处考点。韩老师把那些考点化为家常菜的美味,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到了营养。韩老师不提倡讲课形式的哗众取宠,比如示范性慷慨激昂的朗诵,高难度制作的PPT等,而是把考点以"春雨润无声"的形式贯穿在教学之中。
韩老师的观点,让我想起了周国平说的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平凡,第二境界是超凡脱俗的平凡,第三境界是返璞归真的平凡。韩老师已经达到了一种"天然去雕饰"的高度,令我仰视。
第二,设套与穿透
韩老师的示范课设计,一直让我想起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韩老师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脑动-口动-手动,采用了设套的手段,一步一步地调动学生走入自己的"套路"。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先这样设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能不能用"英雄"代替?并且用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淘尽英雄"说出自己的理由,诱导学生去改掉这两个字。但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提出了不能改动的理由,一场师生的辩论就在激烈的争讨中展开。接着,韩老师继续设套,"三国周郎赤壁"中的"周郎"能不能改成"公瑾"?学生吃了韩老师设套的亏,就开始主动地进行了思考。通过周郎两个字体会到周朗的年少得志、风流潇洒、志得意满。中间韩老师还涉及到变变句式,这里我不一一细述,课程的最后设计时韩老师把重点放在对情感的一种赏析,感奋还是感伤?当我们看教参粗略地把这首词归于豪放派时,韩老师却通过质疑与探讨,由表其里挖掘出苏东坡内心的悲伤,这怎能不让人叹服?!
我佩服韩老师的睿智,也羡慕韩老师掌控课堂的大气。当我机械地把知识从书本上搬上课堂时,我忽略了学生再创造的能力,这也许就是"匠"与"师"的区别吧。
第三,专心与幸福
韩老师说不想做教师的他却成为了优秀的教师。看似矛盾却极有人生道理。他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上,读世间"无用"之书,做世上有用之人。他说2/5+3/5>1,可以把自己的课精讲、讲透,把省下的时间给学生,给自己,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师生文学素养。韩老师说,只有痴迷,才能快乐,最终寻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曾几何时,我的今天就是我的昨天,我的明天就是我的今天,我渐渐失去了奋斗的热情。有时候我们最怕的不是身处的环境怎样,遇见的人多么平庸,而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无法将自己与他人界定开了。
韩军老师的儒雅与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所有学习的老师。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将来肯定不会有韩老师的高度,但只要不停止追求的脚步,我自当会遇到更好的自己,何其幸福!
我们下午又听了张渝鸿老师的心理课,张老师一袭红裙,发及腰间,手拿京扇,语言柔美,又诙谐幽默。她提到的"black dog"症状,也是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的。我曾看过美国马修·约翰斯顿夫妇所著的《驯服抑郁的黑狗:我的那条叫做“抑郁症”的黑狗》,对抑郁症有所了解,但如此近距离地聆听一节调节心态的心理课,还是从未经历过的。我看张老师浅笑妩媚,大笑豪爽的样子,明白一个女人最美丽的时刻,不是她有多高的颜值,而是她从内到外散发的自信。
自信的女人,无论家庭,事业,交际,都能一帆风顺,偶尔出现的挫折打击,总能被她们轻巧地化去,举手投足间,便能使事情向着有利于她们的方向转去。我也要学会张老师的"孤芳自赏",自己活得开心洒脱,身边的人也能活得轻松愉悦。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二天,上午请来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润勇教授,他是一个研究课题的专家。他提了一个双轮理论:教学是立身之本,科研是专业成长之路。就好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一样,你会教课是好的,但是你还必须会科研,只有两个轮子一起动。你才能快速的成长,如果说只会教学的话,你骑得越快,科研上不去的话,那只能在原地打转。个人如此,学校也如此。杨老师的观点很独特,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研究呈现给大家。快餐的形式只能让我们初尝美味,很多内容还需要以后在实践中慢慢品味。加了杨老师的微信,看到里面他用文言文记述生活中一件乐事,顿觉他是一个有趣之人。网上有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说的就是杨老师吧
下午请了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林定移老师。电脑技术一直是我的弱项,林老师却挑选我们经常使用,能感兴趣的几个信息技术进行探讨。我们学会了手机与电脑之间的互相传递,如何破解百度无法下载的文档等等。可惜认知有限,只能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下粗略听听。
成年人每天能坚持六个小时的认真听课,已经实属不易,更难得,能有完整的三天时间,最难得,能有这样的机会坐在原辅仁大学,现北师大旧址,百年老教室里听京都教育家大咖的授课,这可能是我今生都难的学习机遇,怎能不珍惜呢?
北京的街头到处是百年的老槐树,甚至在一个宽大的道路上,一棵老槐树被围栏圈起来以独卓的身姿睥睨着身边的车水马龙。傍晚骑着单车从槐树的树萌下经过,树叶窸窣,好像有河流从头上经过。
麦田的守望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作为教师,更应该让自己不断生长,引导着学生一起向上不停地生长。没有灵气的老师可以像搬运工一样传授知识,但永远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但眼界决定了你的高度。专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要学会欣赏并且重新设置美景。我特别喜欢杨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教师,就是麦田的守望者。
是啊,我们想要有所收获,就要用心地浇水、施肥、拔草,让每一滴汗水都洒在麦田里。
第三天,还有两位大咖将隆重登场,学习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