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情像璀璨的烟花一样读书
吕氏春秋-当染篇读书笔记

吕氏春秋-当染篇读书笔记

作者: 2e1951ae71e0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22:28 被阅读3次
吕氏春秋-当染篇 读书笔记

《吕氏春秋_当染篇》

墨 子 见 染 素 丝 者 而 叹 曰 : 『 染 于 苍 则 苍 , 染 于 黄 则 黄 , 所 以 入 者 变 , 其 色 亦 变 , 五 入 而 以 为 五 色 矣 。 』 故 染 不 可 不 慎 也 。

 墨子曾看到染素素丝的而叹息说:“放入青色染料,素丝就变成青色,放人黄色染料,素丝就变成黄色,染料变了,素丝的馘色也随着变化,染五次就会变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色不可不慎重啊。

由染丝这件事情作为切入点,提出了人们对于旁人带给自己的影响不能不慎重,"孟母三迁",正是对这个道理的亲身实践,正是因为孟母注重周围环境对小孟轲带来的影响,所以世界上才有了后来的亚圣"孟子",不然的话,恐怕很难有一个很好的成就。


    非 独 染 丝 然 也 , 国 亦 有 染 。

不仅染丝这样,国家也有类似于染丝的情形。

从染丝这件事外推到国家的运作,以小见大,正可见作者之目光如炬,慧眼独具。


舜 染 于 许 由 、 伯 阳 , 禹 染 于 皋 陶 、 伯 益 , 汤 染 于 伊 尹 、 仲 虺 , 武 王 染 于 太 公 望 、 周 公 旦 , 此 四 王 者 所 染 当 , 故 王 天 下 , 立 为 天 子 , 功 名 蔽 天 地 , 举 天 下 之 仁 义 显 人 必 称 此 四 王 者 。

舜受到许由、伯阳的熏陶,禹受到皋陶、伯益的熏陶,商场受到伊尹、仲虺的熏陶,武壬受到太公望、周公旦的熏陶。这四位帝王,因为所受的熏陶合台宜得当,所以能够统治天下,立为天子,功名盖天地。凡列举天下仁义、显达之人,一定都推举这四位帝王。

举正面例子,写了四位圣王,他们分别是:大舜,大禹,商汤还有周武王。因为这四位君王都受到了辅佐大臣的良好的熏陶,所以性情上能与百姓休戚相关,思民之所思,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所以百姓都归顺这四位君王的治下,如此,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稳,长长久久,人间也算得一片难得的乐土、净土。


夏 桀 染 于 干 辛 、 歧 踵 戎 , 殷 纣 染 于 崇 侯 、 恶 来 , 周 厉 王 染 于 虢 公 长 父 、 荣 夷 终 , 幽 王 染 于 虢 公 鼓 、 祭 公 敦 , 此 四 王 者 所 染 不 当 , 故 国 残 身 死 , 为 天 下 僇 , 举 天 下 之 不 义 辱 人 必 称 此 四 王 者 。

夏桀受到干辛、畦踵戎的熏染,殷纣受到寨侯、恶来的熏染,周厉王受到虢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到虢公鼓、祭公敦的熏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受的熏染不得当,结果国破身死,被天下人耻笑。凡列举天下不义,蒙受耻辱之人,一定都举这四位君壬。

举反面例子,写了四位失败的君王,他们分别是:夏 桀,周 厉 王,还有周幽王。因为这四位君王都受到了辅佐大臣的不良的影响,所以性情暴乱,经常做一些有损天理的事情,故而百姓都逃离这四位君王的治下,如此,政治崩塌,百姓离乱,国家动摇,如雨中浮萍摇摆不定,人间竟成了地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齐 桓 公 染 于 管 仲 、 鲍 叔 , 晋 文 公 染 于 咎 犯 、 郄 偃 , 荆 庄 王 染 于 孙 叔 敖 、 沈 尹 蒸 , 吴 王 阖 庐 染 于 伍 员 、 文 之 仪 , 越 王 句 践 染 于 范 蠡 、 大 夫 种 , 此 五 君 者 所 染 当 , 故 霸 诸 侯 , 功 名 传 于 后 世 。

  齐桓公受到管仲、鲍权牙的熏陶,晋文公受到咎犯、卜偃的熏陶,楚庄王受到孙般敖,沈尹篮的熏陶,吴王阖庐受到伍员、文之仪的熏陶,越王勾践受到范蠡,文种的熏陶。这五位君主,因为所受的熏陶合宜得当,所以称雄诸侯,功业盛名流传到后代。

依旧是举例子,摆事实,这里讲的是几个君王受到臣工良好熏陶以致成功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看懂的。


范 吉 射 染 于 张 柳 朔 、 王 生 , 中 行 寅 染 于 黄 藉 秦 、 高 强 , 吴 王 夫 差 染 于 王 孙 雄 、 太 宰 嚭 , 智 伯 瑶 染 于 智 国 、 张 武 , 中 山 尚 染 于 魏 义 、 椻 长 , 宋 康 王 染 于 唐 鞅 、 田 不 禋 , 此 六 君 者 所 染 不 当 , 故 国 皆 残 亡 , 身 或 死 辱 , 宗 庙 不 血 食 , 绝 其 后 类 , 君 臣 离 散 , 民 人 流 亡 , 举 天 下 之 贪 暴 可 羞 人 必 称 此 六 君 者 。

范吉射受到张柳期,王生的熏染,中行寅受到黄藉秦、高强的熏染,吴王夫差受到王孙雒、太宰嚭的熏染,智伯瑶受到智国、张武的熏染,中山尚受到魏义、援长韵熏染,来康壬受到唐鞅、田不禋的熏染。这六位君主,因为所受的熏染不得当,结果国家都破灭了,他们自身有的被杀,有的受辱,亲庙毁灭不能再享受祭祀,子孙断绝,君臣离散,人民流亡。凡列举天下贪垫残暴、蒙受耻辱之人,一定都举例这六位君主。

相信我不用再说大家都懂了吧,这是一系列的反例,因为熏染不当,君王沾染上了不良品行,以致亡国受辱,繁华不再。


凡 为 君 非 为 君 而 因 荣 也 , 非 为 君 而 因 安 也 , 以 为 行 理 也 。 行 理 生 于 当 染 , 故 古 之 善 为 君 者 , 劳 于 论 人 , 而 佚 于 官 事 , 得 其经 也 。

最后,照应开头,治理国家不能不谨慎,也不可不防止受到不良的熏染,对于乱臣贼子,君王往往因为身处高位而看不清楚,所以结论说道:古代善于做君主的人,在识人用人方面很辛勤,但是对于行政工作就不怎么在意了。这是因为治国的本质仍然是治理人民,只要任用的官员品行没有问题,那么就算他们把事情处理得再糟糕,也不会比乱臣贼子所做的更差了。


在本篇中,谈的都是对国君的影响,这会让现代人觉得有点不适合当下和现实,但是呢,其实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心都是不变的,人们依旧向往一个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社会,同理,如果人心不变,那么底层的道理也是具有普适性的。比如对于交友来说,我们根本不可能寄希望于一个满口脏话的人带给我们什么品德上的提升,相反,他还会在无形之中拉低我们的品德与精神的境界,所以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不谨慎。

《吕氏春秋_当染篇》

相关文章

  • 吕氏春秋_当染篇

    《吕氏春秋_当染篇》 墨 子 见 染 素 丝 者 而 叹 曰 : 『 染 于 苍 则 苍 , 染 于 黄 则 黄 ...

  • 吕氏春秋-当染篇读书笔记

    《吕氏春秋_当染篇》 墨 子 见 染 素 丝 者 而 叹 曰 : 『 染 于 苍 则 苍 , 染 于 黄 则 黄 ...

  • 吕氏春秋.仲春纪 .当染

    【原文】 墨子②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

  • 当染

    跟着大老板,自会打算盘。 跟着穷光蛋,乐于去要饭。 跟着狐狸精,行动像妖精。 跟着书法家,笔墨也不差。 望赤者近朱...

  • 当染

    当染,就是所染得当的意思。 这里的染,本意是指染丝。估摸着就是给素布染色。 但是不止布匹会被颜料染上颜色,人也会被...

  • 吕氏春秋·本味篇

    《吕氏春秋·本味篇》古今对译 文/(战国)吕不韦 《吕氏春秋》的第l4卷《本味篇》,是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来...

  • 《吕氏春秋》介绍篇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

  • 《吕氏春秋》结束篇

    洋洋洒洒二十万字的《吕氏春秋》,经过大半年时间解读,今天就这样收官,掩卷而思,思绪万千。一部恢弘巨著,凝集...

  • 读书笔记 | 吕氏春秋

    情欲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是故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论语

    第六篇讲《论语》。 《论语》以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老子》与《吕氏春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氏春秋-当染篇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fo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