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篇讲《论语》。
《论语》以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老子》与《吕氏春秋》诸书。谈到先秦诸子,主要的便是这八部书。
在这些书中,《吕氏春秋》算是吕不韦花钱雇人写的,属于作弊,先丢开。
《论语》从来不缺读者。仅简书中就不计其数。
简书首页推荐中曾刷到一篇《教你读透<论语>》,点进去一看,果然是标题党。这个题目和“教你玩转股市”是一样的,净忽悠。
前段时间我也读过,前后写了10篇笔记,算是认真的。这是一本我无法读透的书,就算再写100篇笔记,也没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这段话充满着诗情画意。此段文字的前三句均是在描写一“穷”字,实含有画意;最后两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实含有诗意,这是诗人的胸襟,这叫吐属。
我们写文章,不可用土语俗语,不然会失去意境。
无怪乎老师会赞叹,穷都能穷出如此的诗情画意,也是极大的能耐。
关于“土语俗语”的论述,不敢完全赞同。雅言固然好,不代表俗语一定不好。据说当年白乐天还念诗给不识字的老太太们听,还怕她们听不懂。人家照样是大诗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此处一句寥寥十字,却流传了两千五百年,这不是教训,亦并非理论,而是一首诗,一幅画,因而后人作诗画用此题材者极多。所谓“岁寒三友”,亦由词句推衍而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处“逝”字形容水之流动,其描写手法真实而平淡,这是“兴”,只两句话,形容时间一去不回,人生亦如此。这是何等大的感慨、何等深的意境,使吾人对宇宙人生掀起无限大的感想。
以上是用文学的眼光来说《论语》,如果我们把《论语》中所讲的,逐条逐条来学习,则作文必会有大进步。
关于逐条学习,我是做不到了。我关注的不到百名简友中,倒有三位在这样读,每天坚持不懈。非常钦佩毅力和耐心。
老师引了《论语》中的三句做了讲解,一条都没舍得丢,全摘录了。
之前自己读《论语》,都是从思想上去飘了,居然完全没在意它的文学性。
读书,没有名师的指点,真的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