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洒洒二十万字的《吕氏春秋》,经过大半年时间解读,今天就这样收官,掩卷而思,思绪万千。一部恢弘巨著,凝集了秦前所有思想,保存了文化血脉,感恩先人们的严谨和大格局,才有了今天再次研读的机会。一部好书,必定绽放出智慧的光芒,吕不韦的功德在于接纳了文化,留存历史痕迹,让我们能够复盘古代文明 。
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这种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才有了强大的秦国登上历史舞台。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自己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哲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是对人类反省而形成的。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表现了自然的和谐和完美。人定法则由于人类的认识局限和私利屏蔽,肯定会有缺陷,因之,人定法必须服从于自然法。具体的法理,就是人定法自身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不可能经由人定法来证明,而必须依赖于自然法来证明,不合于自然法的人定法没有合法性。合于自然法为“善法”,不合于自然法为“恶法”,恶法非法。在中国,老子的道,具有自然法的意义,但是,老子仅仅强调了“道法自然”,再没有细说。《吕氏春秋》则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通过十二纪,把人的行为与自然秩序一体化,在自然秩序中验证社会管理的正当性。
《吕氏春秋》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八览》以人为中心,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
《吕氏春秋》基调是道家。从整体思想来看,这种判断是恰当的,尤其是《吕氏春秋》的自然主义倾向,不但继承了道家,而且发展了道家。但是,《吕氏春秋》放弃了道家消极一面,它不仅要求人类顺应自然,更要求以人的自觉能动去发挥创造。而这种发挥创造则需要用自然法则来验证其合理性。
中华文化源于阴阳太极思想,从伏羲、女娲时代出现的河图洛书产生先天八卦,从而有了神农氏《连山易》、黄帝《归藏易》和文王《周易》,之后出现墨家、道家和儒家,在这三家基础上发展法、名、兵、农、医、阴阳和杂家,丰富先秦时期的哲学大统,在《吕氏春秋》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归纳,形成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思辨和逻辑,指导我们和自己、和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形成鲜明的中华文明。《吕氏春秋》是一切中国古代哲学指导的社会应用指导,被司马迁和《易经》、《春秋》、《离骚》并列,足见他的成就。
至于《吕氏春秋》更多的解读,在网络上文章汗牛充栋,不再这里复述;要细读每篇文章,也在过去大半年学习解读中都有说到。我们读古书,离不开对人类发生、发展和展望的思考,人类因为思考而脱颖而出,因为思想而改造世界。从原始的语言解读自然界的信息,形成特有的韵律;生成各种符号,探究数字的生成,数理的规律以获得自然规律的运行规则;这些基础的掌握,产生各种概念,固化大众认知规则,形成各种逻辑,便有了美学的生成和宇宙规律的应用。所有学说都是为人和自然融合而有独立的支持,无论产生神话,出现哲学,凝成伦理,启蒙宗教,才有了人类的快速繁衍;历史进化中,国家形成,学说丰富,规范制度,造就经济,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由此认知行为、现象、心理、生理的探索,解构生物空间;探索宇宙,观察天文,适应天气和环境,改造大自然,形成科学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因为先人们开始探索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更加能够形成人类特有的智慧。这些描述看似和这本书不搭界,实际上是因为这样的著作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给了我们进步的垫脚石。
《吕氏春秋》,一部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是智慧升华中的坚石,每每想起,都在闪耀着文明的光辉。今天总结,就在心中重新整理自我认知,从中获取的养分生成了自己的格局,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唤醒脑海里的信息,因为精华而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