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豆腐脑所需的材料很简单,却又很讲究。首先要提前在清水中泡好半小盆黄豆,既不能泡得太过,又不能泡得太轻;究竟何种程度算合适,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等它们膨胀饱满时候就好。
陪母亲一起提着泡好的黄豆去磨豆腐脑,是我童年的一大乐趣。磨豆腐脑需要小型石磨,石磨通常架在木架上,木架常在水井边;石磨分两部分,下面是一个石盘,周
边是一圈石槽,前端有出口;上面的磨盘较小,中间有孔,侧面有带孔的木柄伸出,人手持“7”型长木棍套在小木柄的孔上,就可以驱动磨盘工作了。不算复杂的器具,近些年却很少见到。
石磨我们家最初没有,邻居家有一盘很老旧的。(后来由于母亲爱喝豆腐脑,爸爸和爷爷共同打造了一块,后来由于懒惰豆浆机取代了)
小的时候,路上通常是我抱着长柄大铁汤勺、小铝盆,母亲一手提着桶,另一只手端着黄豆。磨的时候母亲操作长木柄,我每等磨盘转一圈便从盆里盛四分之一勺黄豆,和水一起灌入磨盘上的小孔内。
长大一点后,就是我抢着操作磨盘,母亲往里面添黄豆和水。看着膨胀后饱满的黄豆在磨盘的碾压下变成白色的豆浆豆渣,和水一起顺着下面的石槽慢慢流出,流到出口下面的桶里,让当年的我觉得十分神奇。现在想来,小时候那么挑食的我却爱吃豆腐脑,觉得好玩应该是重要原因。
用干净的笼布把桶里的豆渣滤除,余下的豆浆才能放在锅里备用。豆浆烧热后根据情况倒入一包或两包陈醋,块状的豆腐脑就在锅里形成了。
奶奶说,过去那些年做豆腐脑的时候,要提前在雨天接好雨水;用雨水做,豆腐脑的块才会比较大,味道也会更好。母亲不予采纳,理由是雨水不卫生。不过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懒,怕麻烦。西平人虽然爱吃,但对饭菜做法并不十分讲究,母亲做饭更是千方百计想简化程序、偷工减料。
豆腐块形成后,就该往锅里放泡好的干芝麻叶、粉条了,还要再加一点黄豆,稍煮片刻,再放小磨香油、十三香、味精、辣椒、盐等调料,一锅浓浓香香的豆腐脑就做好了。
夏 秋之际,芝麻成熟之前,叶子正繁茂鲜嫩,母亲总会去田里“唰”芝麻叶,很快就是一大袋。搜集两大袋后,一起放在平房顶上晾晒,晒成干菜装起来收好,想吃时候随时取出,用水泡在搪瓷盆里。
叔叔曾经说过关于味道的一句话,记忆深刻 “往往回忆中的味道是最好吃的”今天就特别想吃儿时在家经常吃过的咸豆腐脑。寻找了很久,找到一家和妈妈做的口感类似的,唯一不同的是妈妈都用醋点脑,现在他们用石膏,为了使脑块大,不容易散开。渐渐地也商业化了。
西平咸豆腐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