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三国邓艾传(上)

三国邓艾传(上)

作者: 004fd2ab24c9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4:05 被阅读26次

  三国末期,我特别喜欢魏国一员大将,就是草根俊杰——邓艾,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堪称命运逆袭的典范。

  有首诗是这样形容他,“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并盛赞邓艾为三国末期魏国第一名将。英雄自古多贫寒,年幼时期的邓艾家境贫寒,做过放牛娃,还有口吃的毛病,成人入仕以后做过看守草堆的小吏,但他从未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熟读兵书,最终实现命运的逆袭,成为战绩辉煌攻灭蜀汉政权的大功臣。

  一、草根俊杰

  邓艾,字士载,东汉南阳郡人,出身极为贫寒,可以说是“草根中的草根”。

  (一)经济情况极差

  邓艾,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又适逢战乱,在老家待不下去,只好到几百里之外的襄城县逃荒,被当地政府“强制收容”。怎么会被“强制收容”?因为襄城县当时是曹魏的屯田区,曹魏政府开展大规模的屯田,其中民屯主要就是把战乱中的流民固定到官家荒芜的土地上进行耕种。为了防止流民逃跑,就采用军事管理的方法,设置了相应的政府机构。县一级的屯田长官为典农都尉,郡一级的屯田长官为典农中郎将,被编入屯田区屯田的民众成为典农步民,地位低于自耕农。

  (二)社会地位低

  曹魏屯田区的农民跟自耕农相比,地位还要更低一些,实际身份相当于半个农奴,所受的剥削程度很重。公家的土地耕种所得的果实要按照四六分成,其中官家占到6成。自耕农的话则可以分到一半。

(三)无人身自由

  自耕农是不限制人生自由的,但屯田区的农民不行,不能自由离开屯田区。如果逃跑被抓回来会被砍头。

  综上所述,邓艾如果自怨自艾,不思进取,估计这辈子娶个媳妇都很困难。还好,他坚持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从未动摇。无论是放牛、下田、赶车,邓艾老兄都争分夺秒读书充电,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邓艾被推荐为都尉学士,满怀希望可以去政府机构当白领。谁知道,命运总是捉弄人,由于邓艾有口吃,说话不利索的毛病,只被安排守卫稻草堆的职位。在古代,稻草既可以用做牲畜的饲料,也是士兵冬天取暖的军需,十分重要。可对于一个有着鸿鹄之志的有着强烈自尊心的邓艾来说,是个极大的讽刺。邓艾老兄受此刺激,改学兵法,并为此熟读了大量兵书。他每到一地,就观察地形,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建营,何处可以打埋伏,何处比较危险,需要预防敌人偷袭。总是指点江山,自然会引来别人的嘲笑,认为邓艾脑子有毛病,“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邓艾老兄置之一笑,依旧我行我素。

  人生还是需要奋斗的。如果不奋斗,人生就没有改变命运的任何可能性。你奋斗了,不一定成功,但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旦机会来临,你抓住了,就可能成功。邓艾就是这样一直坚持不懈,厚积薄发,在机会来临之际,紧紧抓住,从而彻底改变命运的典型。

  曹魏政权时,国家有一项制度,就是郡一级(相当于地级市)要定时向中央汇报地方的基本经济数据,比如人口增长率、田亩数等,称为“上计”。被选拔参加“上计”的干员,要求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能力强、口才好而且要忠诚于郡守。朝廷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都十分重视“上计”工作,三公需要通过听取“上计”工作的汇报,了解和掌握国家重要的经济数据等。此外,可以借此发现人才,扩充自己的势力。曹魏时期,国家允许朝廷三公开府自批,可以自己搜罗人才,对属员和幕僚的人数也没有特别的限制。邓艾很荣幸被选拔去参加“上计”,邓艾虽有口吃的毛病,但是此人忠诚,能力强,学识渊博,深受郡守的信任。邓艾抓住了此次机会,在“上计”的汇报过程中,对屯田区如数家珍,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得到了曹魏政治强人时任太尉司马懿的赏识。当时,司马懿正与大将军曹爽争权夺势,正是需要人才之时。而邓艾就是其需要挖掘的人才。这背后是邓艾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和不被人理解的寂寞和坚持。邓艾的人生境遇终于有了重大的改变。

  在太尉府做了一段时间属员的邓艾,被司马懿举荐到了尚书台当尚书郎,为尚书台的第二把手。尚书台在曹魏时期属于国家行政机构,当时是被司马懿的竞争对手曹爽所控制,到处是曹爽的心腹。初来乍到的邓艾没有选择沉寂下去,而是主动跳出来承担重任。当时朝廷正在筹划对东吴的用兵,需要大量军械钱粮的准备,特别是粮食,屯田区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更有战略意义。但是屯田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在哪设立屯田区,设立多大的屯田区,派哪些人去管理屯田区,这都是关键的很具体的事情,需要有大量相关经验能接地气的人去办理。而邓艾正好是这方面的人才,邓艾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别人都不愿意的差事。

  邓艾走出办公室,去实地考察,经历了千难万险以后,写了考察调查建议报告,历史档案是有记载的。这份调查建议报告核心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解决在哪屯田的问题。邓艾建议在淮河流域选择屯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量充沛,再加上这里是东征孙吴必经之路,设置大量屯田区,储备大量粮食的话,可以减少长途跋涉的损耗。第二,如何设置屯田区。邓艾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现有的河道加宽、加深、加固,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预防洪水来临时屯田区排泄不畅。二是一旦动兵,这个河流可以作为运输粮草的河运通道,大大节省国家的资源。第三,需要多少军力?邓艾建议屯田区要保持五万人的规模,其中一万人要替下来修正,实行轮休制度。如此以来,积蓄六七年时光,就足可以够十万军马五年的粮食。邓艾的此次调查报告上交以后受到司马懿的高度赞赏,并在司马懿的支持下付诸实施,为之后消灭孙吴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份调查报告也让司马懿看到了邓艾非凡的军事才能。到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执掌朝政的时候,邓艾已经被赐爵关内侯,并被加为讨寇将军并兼任汝南郡太守。到了司马懿二儿子司马昭继位后,邓艾被派到陇西战场,去对付蜀汉的最后一位丞相姜维。邓艾到了陇西战场,很快扭转了战场的形势。甘露元年,邓艾和姜维三次交手,前两次都以姜维的无功而返告终,第三次姜维遭到了邓艾的重兵埋伏,结果十余名将军阵亡,损失了上千军马,才得以突围出来。姜维此后又屡次进攻,均被邓艾成功化解,邓艾俨然成了姜维的克星。

相关文章

  • 三国邓艾传(上)

    三国末期,我特别喜欢魏国一员大将,就是草根俊杰——邓艾,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堪称命运逆袭的典范。 有首诗是这样形容...

  • 三国邓艾传(下)

    二、功成身死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兵十八万兵分三路大举伐蜀,仅仅数月,魏军攻占蜀国都城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 细分析邓艾钟会之死

    三国演义里有一回叫“入西川二士争功”,说的是邓艾钟会灭了蜀国挣功导致双双被杀的结局。《三国志·邓钟传》中记载了这件...

  • 三国单纯的奇才——邓艾

    三国南阳多奇才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是诸葛丞相的老乡,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

  • 英雄集结-孟达篇下|三国志14

    ——根据三国志14游戏内实况改编—— 可惜终究还是没能等到援助邓艾,新野在失去邓艾坐镇后,很快被项羽攻...

  • 替魏灭蜀立下不世奇功,邓艾为什么很快就被诛杀?

    只要对三国有兴趣,对邓艾这个人就不会陌生。邓艾可以说是三国晚期魏国最杰出的将领,在对蜀国的战阵中,他与姜维斗智斗勇...

  • 【邓艾伐蜀】筮例@李守力老师

    【山顶出泉梦谶邓艾伐蜀结局】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邓艾》记载: 初,艾当伐蜀,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以问...

  • 三国演义之邓艾

    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

  • 邓艾的用兵之道

    三国后期,魏国冉冉升起一位名将邓艾。邓艾出身贫寒,自幼用功读书,喜欢考察山川地形,特别酷爱兵法,常言军事。蜀国大将...

  • 原来邓城叶氏猪蹄这么有名

    要说邓城叶氏猪蹄的由来,得从三国时期开始说起,相传三国时期魏国有一大将邓艾,因为口吃的毛病,需要猪尾来治疗口吃,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邓艾传(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l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