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文中例举了好几件生活中的小事,验证有仪式感的生活才能幸福,比如生日临近,尤其是自己一个人过的时候,要像出门约会一样,把自己打扮的美美当当,去一家不用特别昂贵但精致的餐厅,点几份喜欢的餐点,像公主一样优雅的享受生日的感觉。这并非矫情,生活是自己的,这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也是对应的一个结果。
我在大学的时候,凡是早上一二节课要去上,基本上醒不来,醒来之后也是一顿怨天忧地,为什么要上课?为什么不能让我好好地睡个懒觉?而一到周末没课的时候,我倒早早地起来,洗漱好,换上干净的衣服,吃点早餐然后去图书馆,也不是要学习,就是在图书馆随便地看看书,看完回宿舍,跟醒来玩手机、看视频的舍友们再一块吐吐槽,直到午饭。那时候,总感觉周末早起去图书馆(那时候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接下来的一天就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周末的早晨是经过了仪式,然后像虔诚的人祷告完有了安慰一样,怀着美好的愿望和心情去做事情,上课跟周末去图书馆不能完全相比,毕竟一个是强制的、不情愿的,另一个是随意的、自由的,但是,越是反感上课就越不愿意花时间进行仪式先引,这个在我大学结束我还是没能改过来,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仪式感”这个东东。
后来学业结束正式踏入社会,像千万学子一样每日朝九晚五地上班工作,一边在怀念以前幸福的大学生活,一边像以前上课时候一样埋怨着不想早起,起来后草草洗漱,出门买早饭,上班、下班,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后来有一次因为晚上没吃好,半夜拉肚子,早上5点多又起来去厕所,之后就睡不着了,玩会手机就干脆起来了,比平常要早,所以那天时间相当充足,洗漱好,平日懒得涂脸那天竟好好把该涂的都涂了一遍,换衣服的时候还纠结了一下今天应该穿哪件(这在以前基本上是没时间思考的),收拾妥当去上班了,出门的时候脑袋突然冒出了一个词“精致”。。。。。。
那次早起并没有想到“仪式感”,在后来读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才想起以前,自己可不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场“仪式”,仪式之后可不就是感觉不一样了么,整个人都是精神的,即便出门不是阳关遍洒,阴雨下也有一种泥土混着的轻松。
有时候要做一件事,比如今天还有一篇报告要整理,在家因为懒连睡衣都懒得换,一会吃点东西一会玩玩手机,效率极低,可能最后还完不成,然后安慰自己上班时候再处理吧,大不了加个班,懒散颓废的日子就是这样溜掉的。如果在这件事之前加一个“仪式”,洗漱干净,换上最喜欢的衣服,你可能就没有玩手机的欲望,你会觉得你穿得这么好看,打扮得这么精致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生活是自己的,何不尝试换一种方式度过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