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悖论》是周国平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第一辑《存在之谜》其中的一篇文章。该篇就“幸福”的含义谈了一些观点,文章中还列举了一些哲学大师对“幸福”含义的论述。该篇有很强的可读性,读之可以得到开悟和启迪。
开篇说到:“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是一件冒险的事”。又说:“‘幸福’一词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得的境界叫‘幸福’,但不同的人向往的境界是不同的。”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幸福是一种不太确定的东西。”
这就是说对于“幸福”一词的理解,根据个人感受的不同,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有人以能解决温饱为幸福;有人以和平安宁为幸福;有人以富可敌国为幸福;有人以拥有权力为幸福……
“幸福”作为一个相对抽象化的概念,它又包含“客观条件和主观体验”两个方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谈到“幸福”的时候,往往侧重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主观体验。
“无论是文学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文中引用法国哲学家孔德的说法:女人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婚姻对于女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即使是行动动物的男人,在事业上获得辉煌的成功,倘若在爱情和婚姻上失败,他仍然不会觉得幸福。
以上篇幅谈到“爱情和婚姻”,我想,之所以表述为“爱情”和“婚姻”,那就是说有爱情不一定能走进婚姻,走进婚姻不一定能产生爱情。有句话说“爱情是两颗心碰撞的火花”,这朵火花是两颗心相互碰撞的结果,不是一厢情愿能够产生出来的。爱情是美好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事实证明,婚姻是很现实的,是利益的结合体。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很好的诠释了婚姻的实质。没有面包果腹,爱情是不牢靠的,丰衣足食的婚姻大多都会长久。当然了,因爱情而维系下去的婚姻,不是没有,只是难得。
周国平说:“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他说:“有一种真实,它能不断地激起幻想,有一种幻想它能不断地化为真实。”这是否就是说,要想获得幸福的爱情,就必须要不断地激发起“幻想”;努力让幻想变为现实,才能维持幸福爱情。
“爱情是无形的,只存在于爱恋者的心中……婚姻就不同了,因为它是有形的社会制度,立废取舍,人是有主动权的。”其实作为普通人来说,谁会考虑那么多,只有哲学家会胡思乱想,把一些原本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化。所以说从另一方面来讲,会不会“思考”,是普通人和专家学者的根本区别。他们就婚姻和爱情的问题争论不休,有一派认为婚姻违背人性,束缚自由,败坏或者扼杀爱情,是不可能幸福的。另一派对婚姻持赞同态度,他认为婚姻是使爱情的结合保持相对稳定的唯一方式。
在维持婚姻的一派中,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关系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把爱情和婚姻区分开,反对一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主张婚姻以优生和培育后代为基础,同时保持婚外爱情的自由。这些理论是一些西方著名哲学家提出的,也许是文化的差异吧,实在是语出惊人。前面说了,爱情是无形的东西,它是个人感受。爱情是怎么产生的?两个陌生人偶遇是不会产生爱情的,所谓的一见钟情是外貌的吸引,有性冲动的因素。爱情是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爱情不存在“唯一性”,非“独一无二”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移情别恋的情况发生。
而主张婚姻以优生和培育后代为基础,这一说法更为荒谬。现在有一部分人似乎就是这一主张的践行者,对家庭毫无责任感,薄情薄意,随处留情,完全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爱情会在婚姻之外产生,婚姻之中不一定会有爱情,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必然是幸福的,也必然是长久的。
法国哲学家阿兰认为,“婚姻的基础应是逐渐取代爱情的友谊”。莫洛亚对阿兰的说法做了修正,他说:“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得与爱情融合在一起。”他们的这种观点,和当下的一种说法相一致,大概是这样表述的:“经过多年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早就成了亲人之间的关系,”这话的确没错,陌生男女因外表相吸引,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然后组成家庭。在常年家庭生活的打磨中,由浪漫的爱情逐渐转化,产生为一种介于爱情和友谊的情谊,最终达到“亲人”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高的境界。
周国平说:“爱情是感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却是感情、理智、意志力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因而更难达到。”文中还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千百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但是,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单独造成婚姻的幸福。结婚不啻于是把爱情放到琐碎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去经受考验。”
上面这些话老百姓有他们最通俗的表述,从哲学家的笔下流淌出来,就显得不一般了,以后就变成了“某某某说”,贴上了名言警句的标签。还真有把这些话背诵下来的想法,太佩服了,人家这语句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一切爱都基于生命的欲望,而欲望不免造成痛苦。”我觉得欲望是最原始的,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了欲望,人就没有了追求,就没有了创造的动力。欲望之所以能造成痛苦,那是因为欲望太多不能得到满足所致。“幸福”很多时候是被过多的欲望给葬送的,所以说相当一部分人活得很痛苦,还是因为“妄求”。
有一些哲学家认为拼命感受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才是幸福,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爱和孤独都是享受。周国平说:“如果幸福是一种悖论,那么,这个悖论的解决正存在于争取幸福的过程之中。其中有斗争,有苦恼,但是只要希望尚存,就有幸福。”
这本书放在案前一年多了,时不时翻看一下,有些理论性很强的东西似懂非懂,只是做个大概的了解。想着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之类的东西,苦于不得要领,好在作为日更文没人去计较许多,暂且如此,慢慢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