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话听起来很像是悖论,比如:“你追求幸福,就会导致不幸福”,而今天我要聊的,是另一则悖论:“你逃避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我有一段时间失眠,只要眼睛一闭上,就有一个想法莫名冒出来,怎么赶都赶不走,这个烦恼还没消除,第二、第三个想法已不请自来,再一看表,已经深夜2点,甚至4点...这些想法就像幽灵一般,没有缘由,平时不见踪影,但只要一来访,必吵得我不得安睡。这些想法,从何而来?
有一天晚上实在睡不着,脑袋里突然冒出《异度空间》,于是深更半夜起身观看。这一次,我终于理解了这部电影:
心理问题的底层,都埋藏着一个不愿提起的往事。
本文因睡眠而起,但并不解决睡眠。但我现在确实不再为睡眠而苦恼。我多次提及一个数据:影响身体健康的3大因素,合理膳食点比25%、运动占比25%、心理平衡占比50%。我们重视健康,一说健康就立flag:健身,节食...不是说不对,但确实有失偏颇:心理平衡被忽略了。
一般来讲,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我们一一道来。
- 使用谎言来逃避问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意识:一种是潜意识,一种是意识。意识在心灵的表层,潜意识在心灵的深处。然而由于人们内心的懒惰和恐惧,每当心灵遭遇到痛苦的时候,意识都会极力逃避,具体的方法就是用谎言来麻痹自己,强行把痛苦的感受压抑进潜意识,从而逃避真相,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遗憾的是,意识感受不到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就消失了,相反,被压抑进潜意识的痛苦则会在更深的层面折磨你。
所以,不把被压抑进潜意识的痛苦重新提升到意识的层面,让自己清楚地看见它、认识它、感受它,潜意识就会一直用这种变态的方式提醒你,而你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失眠可能是被提醒的方式之一。问题越来越多,心灵就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侵蚀。
我认识的一位心理医生告诉我:“我接待病人的方式,主要是听他说”。所以我理解,心理医生的工作,就是引导患者把心里话说出来,让患者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再逃避。
这是“恶”的第一层面:使用谎言来逃避问题。谎言不仅是用欺骗他人,更重要的作用是麻痹自己。这一层恶更多是对内,让自己安全,可以认为是懦弱的表现。
- 逃避罪恶感
人都有善的一面,也都有恶的一面。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每当看到自己的“恶”时,都会感到痛苦,为自己的丑陋感到羞愧,会为自己的错误而进行自我谴责,会为自己的罪过而产生罪恶感。逃避罪恶感感来的痛苦,就是让人变得邪恶。
区分善与恶的标准,是不看他做不做坏事,而是看他有没有罪恶感。一般的人不是不干坏事,而是干了坏事之后,会遭受到良心的谴责,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良心的谴责和罪恶感,我们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净化心灵,坦坦荡荡走向善的道路。而很多穷凶极恶的罪犯都有一个共性:良心泯灭,毫无罪恶感。
大一点看,在电视上看到杀人犯在受审时,还面带笑容,毫无悔改之意;小一点看,父母打孩子,打得多么理所当然,振振有词;网友在网上进行漫骂,谁又能想到一根网线之下,有一个文质彬彬,又显得无比亢奋的眼睛。有一本名为《乌合之众》的名著,更详尽阐述了人有群体中,不用负责而作出各种低劣的行为。
使用谎言来逃避问题,是“保护”自己,而逃避罪恶感,则是对他人进行直接的伤害。
- 伪善
如果说逃避罪恶感的人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多么理所当然的干坏事。而伪善则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因此他们看起来道貌岸然,特别在乎自己的外表和形象,他们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完美的形象,不遗余力保持着道德完美的假面具。
我想大家都看过《笑傲江湖》,君子剑岳不群正是最好的诠释。他与真小人最大的区别:伪善之人总是出现在最需要善的之处,比如幼儿园、医院,甚至就在你身边。这样说吧,伪善之人是恶人之中的知识份子。
一定要远离伪善之人,否则,他必将扼杀你的生命力,但如何识别伪善之人?有几点可供参考:
A、外表:比正常人还正常,就可能是伪善之人。正常人一定有毛病,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完美无瑕,8成是伪装。你看希特勒,真是一个完美的男人。而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可谓毛病一大堆。
B、敢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邪恶起源不是犯错,而是开始于逃避自己的过错。最高明的罪犯,都是法律的专家,他总是有办法逃避。希特勒在二战德国是多么正确啊。
C、追名逐利,不怕吃苦,有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D、坚持自己永远正确,永远有理,控制他人,横行霸道。
E、最后,人的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最后,《恐惧给我们的礼物》对识别伪善,有更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 。

我们提及的身体健康,包括健身、饮食、医疗等。然而说到心理健康,有没有具体落地的方式呢?我认为核心的一点:相信自己是有价值(自尊)、同时也承认自己的局限(趋利避害的本性),积极面对遇到的问题。如果自己做错了,承认、不装、不维持自己的正确性。当感到不安时,或邪恶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升起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识别真像:
-
静坐。只是坐着,让念头自由来去,自己只是观察,不做判断,不做控制。
这是让自己潜意识中的痛苦上升到意识层面,让自己能看到它,你看着它,主是在处理它。
-
写日记,我把这称为手指上的静坐。把自己的一切都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对自己完全地诚实。这样就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就有机会正视,有机会和自己聊天,从而你有机会解决这些问题。同静坐一样,不要判断想法,不要说:我怎么能这么想呢?我怎么能这么邪恶呢?...人性本来就有邪恶的一面,我们是要看到他。
-
如果太严重,可找心理学老师聊聊。了解自己,不仅相当困难,而且会相当痛,痛到自己不愿意面对。而心理学老师能引导你看到自己的潜意识。
可惜的是,中国环境下,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孩子,都严重缺乏心理关怀,我相信未来,AI代替了医生的大部分工作,心理质询却是无可替代。当科技不再需要人人拼命向前,也许人类可以停下急匆匆的脚步,一探自己的内心吧。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不愿意面对伤痛。逃避伤痛,是人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因为逃掉的,它总会翻倍的返还回来,给你带来更大的伤痛。
而大多数探讨幸福的书,大多是反人性的,因为这些书会教我们面对问题,行为自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