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时,摔倒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很多家长都有发表不完的看法和观点。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各位朋友的关注,但是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得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可的完美答案。
其实宝宝摔倒之后,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呈现出3种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长大之后的性格,赶紧来对比看看家长属于哪一种反应吧!
第一种:看到宝宝摔倒后,立刻扶起来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反应。他们看到宝宝摔倒之后,情绪就会一下子紧张起来,生怕宝宝擦伤、碰伤,于是就会在第一时间赶紧将孩子扶起。
但其实很多时候宝宝并不是因为摔倒而哭泣的,更多的原因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到了。如果家长经常有这样的态度,很容易让宝宝的性格变得很谨慎,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很难放开自己,去完整地做一件事情,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孩子前行的步伐。
第二种:自始至终都不会去扶宝宝
现在很多家长倾向于学习国外的“挫折教育”,看到宝宝不小心摔倒之后,任凭他们怎么哭泣和求救,就是不上前去扶起他们,从始至终都坚持让宝宝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意志重新站起来。
这种做法虽然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应对挫折方面的能力,但是如果家长经常以这样的态度去应对,就会让他们觉得“人性本恶”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且等到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不轻易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性格也变得无比冷漠、不近人情。
第三种:把责任怪罪到其他方面
生活中一部分家长看到宝宝摔倒之后,总是习惯性地怪罪到其他事物头上,比如怪板凳挡道、埋怨电线杆位置不对等等,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哄孩子。
虽然说这种方法深受广大家长的认可和关注,但是如果家长经常用这样类似的态度去回应,就很容易使孩子以后遇到困难后大发脾气,并且养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