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小猪的胖脚丫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23:12 被阅读0次

爱,就是看见。

我看得见你,而不是除了你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

我看见你的头发被风吹动,你的鼻翼在冒汗,你在我身边走路时手舞足蹈,你终于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我看见你难过,看见你有些犹豫,看见你的担心和恐惧,我看见你无精打采而又无可奈何,我看见你的眼泪一点点从眼角流下来。

爱,就是看见。

我看见你精力充沛,我看见你疲惫不堪。我看见你骄傲自信,我看见你沮丧颓废。

我看见你睡前紧皱的眉。我看见你梦里开心地笑。

小时候,总觉得房子很大,家很大,亲人很大,而我是那么小。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是因为没有被看见。

长大后才体会到,在能看见你的人,和你能看见的人,两个人的世界上,你和他,就是最大的,其他都是小的。

这样说来,《大鱼海棠》里,椿,湫,鲲,都因为遇到了那个“看见”自己的人,而义无反顾地投入了爱情。

在家庭里,被父母“看见”的孩子,在成年后遇到“看见”自己的异性时,她会感动和高兴,但她不会把他当做拯救自己灵魂的唯一。悲剧和殉情的发生,原因就是“你是我今生得到的唯一的爱,你是我唯一值得活的理由”。

《大鱼海棠》里,在椿的成年礼上,椿的妈妈爸爸虽然慈爱,却和椿没有心灵的交流,这样的父母像啰嗦的保姆,他们的爱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而入不了灵魂的爱,是轻如鸿毛的。而鲲,湫,根本没有父母。

电影中,他们把彼此当做了今生的唯一。其实现实中,人有很多机会去修复内心的创伤,填补在原生家庭里“不被看见”的遗憾。当时我对电影的看法不同是:死在任何时候,都谈不上有多崇高的价值。活下去,你会遇见更加丰盛的爱。

所以,当我们在孩子身边时,我们“看见”孩子了吗?假如我们在陪伴,却没有“看见”,那么,孩子就会努力让你“看见”,或者用不是发自内心,只是想赢得你关注的那种努力,或者用使你生气,比如拖延,叛逆,作对。两种表现形式,其实都是在说:“妈妈,你看看我。”

但他不是一个内心平静的孩子。成年后的他可能成就卓越,可能颓废懒散,唯独缺少了安静的内心。

定静的力量,是成年后都意识到的最强大的力量,却也是非常非常难真正获得的。

如果你“看不见”孩子,就不要表白自己是个辛苦的爸爸妈妈。如果你“看不见”孩子,还要去要求孩子,这就像一个没有种地却想收获的老农。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ro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