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识学习想法
为什么工作后更需要做笔记

为什么工作后更需要做笔记

作者: 若无若虚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9:15 被阅读0次

做笔记这个话题,可以说是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很熟悉的话题。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说上课要认真做笔记,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好好做笔记。

但是很多人通过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常常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说实话,我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课程上课几乎都从来不做笔记,出来了高中一两门课老师硬性要求,其实那要求的笔记也只是抄抄板书而已。但是我的成绩也自觉地还可以,薄弱处自认为也不是通过笔记就能解决的。所以,我自己也形成了一种错觉,那就是笔记没啥用处。

后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原来也有很多人是跟我有着同样的疑问的。那个帖子问的就是“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从来不做笔记?成绩依然那么优秀?”

通过工作这么多年后,现在来看到这个问题,觉得能够很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一学期或者一年甚至几年,总共就那几门课,所有的知识加起来也是很有限的,而且每门课的知识都很系统,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都已经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同时,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些课本知识,通过多次的阅读课本,再辅以一定量的练习,可以说这些知识都能够很好的掌握。

那为什么工作以后会开始觉得笔记重要起来了呢?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工作后不再是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新知识了,即便接触到新的知识,往往也是很零散的知识点。

那么为什么很零散的知识点就需要笔记了呢,这就应那句上古名言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往往都觉得自己已经记住了,无需再做笔记了,可是再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却很难再回想起当时的想法。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需要从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开始说起。

上面说了,当我们所学的知识很系统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而当知识点很零散的情况下,却经常丢三落四了。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学习知识和记忆都是神经元之间的协同。打个比方,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独立的神经元,而我们的大脑中有着数以亿计的神经元,这个时候,如果要从这大量的神经元里快速提取出这个独立的知识点,就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就是每天虽然接收到了大量的碎片知识,但长时间下来,仍然感觉到自己没有任何的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困境呢?上面说了,需要协同,所谓协同,就是要建立起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针对一个知识点,比如心理学上“自我不协调效应”这个概念,那么针对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加以拓展,这个概念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是谁提出的?有哪些相关的实验?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又可以用这个概念去解释?跟它类似的又有哪些效应?

通过这样拓展之后,“自我不协调效应“这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概念,而是与其它更多的知识建立起了连接,这样就做到了由点覆盖到了面,由面又覆盖到了整体。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教科书已经把这些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讲述的很清楚,我们只需要认真阅读理解教科书,这些连接就能够在我们的大脑里建立起来,这样,在遇到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联想起与之相关的更多的知识点。

比如说在物理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牛顿定律,这里面涉及到了质量,速读,加速度和力的概念,后续我们又学习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这两个定理与质量和速度相关,通过质量和速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将他与上述三个定理建立了连接。在考试遇到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就很容易从一个变量出发,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相关因素。

工作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系统的学习,大多时候都属于碎片化的学习。特别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公众号文章,知乎问答,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知识。这些碎片知识没有经过我们任何加工,它们就会孤零零的进入我们的大脑之中,很快就会遗忘,这也就是很多人明明看了很多资料,却感到没有任何成长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很多人在工作之后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有人可能要说了,我当时明明记住了呀,理解了呀。其实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讲讲记忆,我们的记忆其实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的特点是对信息储存的时间短,同时信息储存的容量也有限。而长期记忆则是能维持很长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当我们在单纯的阅读时,获取到的信息只不过是一种“短期记忆”而已,所以才有阅读的时候都理解了,不到一天,就基本都忘了。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将这种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从神经科学来说,记忆表现为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一些新的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纽带,神经元通过它们进行信息交换)可能会形成,以便一些新的神经元网络进行沟通联系。现有突触也会得到强化,以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要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就需要将这种联系加以巩固。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巩固这些联系呢?

(1). 多次的重复可以加深这种联系。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强调的要多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人们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会很快,后来逐渐减慢,时间再久以后就不会遗忘了。所以,在刚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之后,需要在后续的时间里做多次的复习。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们复习的机会有很多,可以直接看课本,可以通过考试来强迫复习。然而,在工作中,不再有这些外界刺激因素。这个时候,笔记就发挥作用了,可以把遇到的新知识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有空的时候看看笔记,加深记忆。

(2).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记不住,而是这些知识没有构成体系,太过于碎片。我们不能简单将这些碎片记录下来,而是要有一个加工的过程,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需要把一段信息揉碎、拆开,强迫它跟我们脑中已有的概念或者我们的现实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把这个新的知识点「固化」下来,把它牢牢地内化在脑海中,成为一个节点。

(3). 做完笔记后还需要定时整理笔记。这里的整理就是在阅读笔记的同时,将笔记中的各个知识点看看能不能建立联系,能不能融合整合,几条笔记能不能重新整理成一条笔记,这与把一本书读薄是同样的道理。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工作后更需要做笔记

    做笔记这个话题,可以说是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很熟悉的话题。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说上课要认真做笔记,要想取得好成绩...

  •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001 为什么要做笔记? 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都会做笔记,但是却没让笔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为我们忘记了做笔记只是起点...

  • 2020-09-18

    为什么90后职场人更需要有职场思维? 怎么在工作中做的快、赚的多?为什么工作几年后,别人轻松月薪上万,你却止步不前...

  • 三分钟构建终身受益的笔记体系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1.为什么需要做笔记 2.我的笔记分类 3.快速构建笔记体系 为什么需要做笔记? 互联网环境下...

  • 为什么要做工作笔记。

    一个人在工作做久了之后,人都会有一种疲惫性和习惯性,也许有人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

  • D063+5组六六妈+《高效人士用超级笔记术》读书笔记7

    笔记其实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做的事情,读书的时候上课听讲要做笔记,预习复习要做笔记。工作以后,开会要做笔记,跟客户洽...

  •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这一生中离不开笔记。上学的时候,上课需要做笔记,错题需要做笔记,作文素材需要做笔记;工作之后...

  • 读书笔记‖盲目心理学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呢,我想应该就是它能带给我更多的乐趣,带来更大的读书动力吧,特别...

  • 30多岁了,工作都毫无起色,你一定是还不会做笔记!

    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步入社会走进职场,都离不开做笔记。读书要做读书笔记,上课要做听课笔记,工作了更要做一些会议笔记...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做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接着来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主要讲两点: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和如何来做读书笔记。 一、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工作后更需要做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vn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