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生活不止黑与白,还有万能灰

生活不止黑与白,还有万能灰

作者: 馨语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21:25 被阅读47次

做咨询的时候 ,一位企业高管找到我,说她最近感觉被孤立了,具体表现为:同级正在说话,一看见她就不再言语;下属除非必要的工作汇报,不再和她多说一句话。。。。。她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我好烦

从后面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她是公司高管,对公司的各项制度了如执掌,本人的工作作风很严谨,基本上照章办事,有时连细枝末节也不放过。

为了让她了解自己当下的现状,我让她做了几道测试题:

测试:

1.在内心层面,面对他人决策或者行动时,你是否会立即评判其是“正确”或“错误”的? 是  否 

2.你是否会快速且本能地将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判断为“好”或者“坏”?是  否 

3.你是否将他人的选择视为“强有力的”或者“软弱的”,没有二者中间的评价?是  否 

4.你是否因为时间紧张,并没有停下来对当前局势进行仔细评估,而是根据过去经验快速做出选择?是  否 

5.你是否经常通过以下言辞来捍卫你的决策:“这是一直以来的做法。” 是  否 

5道题做下来,她有4道题回答了是,由此可见,她在日常的工作中偏向于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通常表现为坚守规则,在管理者的职业生涯早期,必须学习规则并通过它们开展工作,然而中期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调整甚至改变这些规则的时候,就容易被规则桎梏,影响了潜在领导力的发展,尤其在当下的VUCA时代【易变(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显得过于僵化。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不乏非黑即白思考方式的人。什么是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又如何破呢?

最近刚好在读一本书《高效领导力》

高效领导力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布伦达·本斯,她是一位和数十家知名公司的700多位高级领导者共事过的高管教练,曾被评选为世界25大独立培训室/教练之一。

本书揭示了15种最具破坏力的自我领导行为,同时,书中又提供了许多实用技巧,可以帮我们纠正或改善这些行为。

“伟大领导力的重点是自我领导,以及如何在管理他人的同时管理好自己。” 


现在我们来看本书的原文:P037-38

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地看待事物,而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这在工作场所并不罕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思考方式呢?原因很多。

首先,这种思考方式更容易。如果我们将过去的人、情况、问题、解决方案归类,这种思考方式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从我们过去的经验中提取答案,这种思考方式的工作效率更高。研究新的送择方案,权衡利弊,这需要额外的时间。而在今天忙碌的世界中,我门需要快速地将问题扫出我们的办公桌,以及我们的大脑。

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学上的原因。我们的大脑是位于头部的小小器官,只占身体2%的重量,但却消耗若身体70%的葡萄糖,以及25%的氧气,以及25%的养分。

因此,大脑一直在寻找节省能源的方法,而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就是其中之一。简面言之,大脑根据你过去的经验做出决定,以节省身体能源。

安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带来更小的风险,以及更高的安全感,这是因为旧的工作方式已经经过验证和肯定。但是,就像在玛丽莲身上看到的那样:对高层领导者来说,固守过去的经验进行相同的决策,这种追求安全的行为不仅仅是错误的,而且是相当危险的。

  原文中告诉我们: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之所以比较广泛是因为

1、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比较简单容易;如果要拿出新的解决方案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在当下忙碌的时代,从我们过于已有的熟悉的知识或经验库里搜索答案明显简快速的多;

2、生物学原因决定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习惯地用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别看咱们大脑虽然它的重量仅占身体总重的2%,可是它却消耗了的氧气、1/4养分和3/4的葡萄糖。本着节约能源的原则,遇到事情后,咱大脑第一选择就是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

3.减少风险。老的工作方式是经过数次论证和被肯定的,相对于新的工作方式是安全的,因而处于安全考虑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是首选。

    然而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工作中,绩效考核通常被企业用于员工的末位淘汰,处于末位员工通常要么被直接解除合同,要么就被面谈调岗。。。类似于这些的做法都是出于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首选。

在当今的VUCA时代我们需要找出更好的办法,也就是说除了非黑即白,我们需要探寻介于二者之间的更好更灵巧的解决方式,也就是灰色区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让更加灵活呢?


现在接着看原文片段:

提高大脑灵活性P41-42

测验结果显示,你需要改变你死板的思维方式,我这里有一些实用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大脑的灵活性。

注意自已的不适感。当身处灰色区域时,怎样的情绪在你内心升起?返出第一步的关键是,你要能够意识到何时要抛开惯常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知果你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那就要仔细检查一下问题现状中的灰色地带

当你发现自己使用“强”弱”“愚蠢”或者“聪明”等词语评判他人时,你要仔细审视其情泥,并询问自己原因。你的判断是真实的吗?你怎么知道是真实的?如果別人不停地给你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你的感受如何?标签并不能表现你全部的自己,是不是?我们所有人都会在不同情泥下被贴上这些标签一一强、弱、会、聪明、能力不足。请记住,就像这些标莶不能准确、完整地形容你一样,它们也不能准确、完整地形容任何一个人。

如果某些人的选择与你有分歧,你要检查一下自已的判断过程,并且问自己:什么因素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你要避免其他解决方式劣于自己的方案这种想法,避免“对与错”的思考方式,要用真诚、开放的心态去探究原因。

请记住:我们亦有成功和失敗的时候,此二者对我们都非常有帮助。实际上,最成功的那些人,也是失败最多的那些人。因为他们会在灰色地带中思考、尝试。这也是苹果公司大获成功,以及其他众多成功的初创全业珍涌见的原因。使用非黑即白思考方式的人往往更加害怕失败。面对失败需要勇气,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不管其结果如何。     

观察其他织扣何管理类似的情况,学习新技巧,并审查组织的行动结果。花些时间学习新东西!这就是玛丽连卡住的地方。如果你的事业也陷入停滞,这可能就是原因。正如韦思戴尔博士(DrWa Dyer)所说:“不要回头看,那不是你前进的方向。”你要将注意力放未来,放在你和组织可能获得的成就与成功之上。

  想要锻炼我们大脑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当我们突破非黑即白的传统思考方式,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处于灰色区域的时候,注意体验此刻的不适感,感受当下的情绪;

二、当我们用一些词语去评判他人的时候,我们反思一下,我们评判是否正确?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假如别人用同样的词语评判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受?会不会认为别人用词不准确?这时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样的词语才能更加准确、完善地评价别人呢?

三、当别人意见和我们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免于陷入对与错的思考模式中;

四、做任何决断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有很多错的时候。无论失败与成功于我们都有帮助。拥有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的人非常害怕失败,而灰色区域的需要,我们投入更多、更全面的思考需要更多的勇气;

五、借鉴别人的做法,不断学习新知。当下知识更新迭代的非常快,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跳出思维的局限。


黑、白、灰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习惯的生物,随着经验的累积、资历的不但加深,会越来越陷入定式思维。当下知识更新迭代的非常快,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跳出思维的局限。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生活不止黑与白还有万能灰,只要你愿意改变,一切都有可能。

我是万能灰,耶!

相关文章

  • 生活不止黑与白,还有万能灰

    做咨询的时候 ,一位企业高管找到我,说她最近感觉被孤立了,具体表现为:同级正在说话,一看见她就不再言语;下属除非必...

  • 除了黑与白,还有灰

    人间百态 世事无常 爱与恨之间 可以选择喜欢 善与恶之间 可以选择亦正亦邪 人生除了黑与白 可以选择灰 轰轰烈烈 ...

  • 这个世界并不只有黑与白,还有灰

    与一个客人畅聊,他说,不要用说教的方式去聊天,可以陈述观点,对方固然认同好,不认同也不生气。 这也是我常对朋友说的...

  • 行走 | 山川湖海、昼夜厨房与爱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万能青年旅店 相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种直接性...

  • 夏日,想去一座小岛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万能青年旅店 相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种直接性...

  • 身上的灰能洗掉 心中的灰忘不掉 黑与白,是与非 我是行走在中间

  •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我们都知道在黑与白之间还有“灰”,世界也是如此,很多很多领域或者行业有灰色地带。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对“灰度”的认知,...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旧爱发来的请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饿和没洗的球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萝莉和...

  • 十一月八日

    有时候最怕的不是白也不是黑,而是黑与白交织的灰。

  • 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 还有未完成的理想和目标 生活不止眼前的人生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柴米油盐 还有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不止黑与白,还有万能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wh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