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MTP中管理定义尽管很详细但是学习后,并不容易理解。比如说,我常常想不明白,为什么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管理的终极目的,为什么管理的方法不是别的,而是有效果的、经济的、有效率的。反复揣摩一段时间后,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不是符合先哲成书的逻辑与初心,我不敢确定,只是在我的认知逻辑中,符合我对过往经历的认识与理解,我暂且记录一下......读者审阅
管理的目的:实现组织的目的、目标。组织的目的是组织被允许存在的理由(价值),组织的目标是指组织达到什么程度、做出什么,做到什么被允许存在。社会中任何一种存在是因为被其他事物需要,与其他存在联系,有价值这个属性才能被允许存在。组织也是这样,因为能为客户提供价值,被客户和社会需要。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无论是被意识到的和未被意识到的: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个目的被解读后变成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愿景和使命。根据行业性质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华为公司的使命是:“让数字世界走进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组织要存在、持续发展,必须获取合理的利润,用获得的利润投入研发、生产、采购等再经营的过程,没有利润,组织无法生存。但获取利润,不是组织存在的目的,只是手段,组织存在的真正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愿景、使命。管理者必须明确管理的目的;为什么进行管理实施策略;这样便于管理者建立大局观、整体意识。单位也好,部门也好,如果仅仅完成单位目标或者部门目标并没有意义,意义在于通过各单位、部门目标的实现可以支持整体目标达成。局部的意义因为整体目标的达成而变得有意义;局部是为了支撑整体,而不是为了局部而局部;管理者要立足于局部,着眼于整体;避免陷入局部,看不到整体,这样管理者很容易为争取局部利益最大化而陷入跨部门纠纷中,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比如说,生产部门常常抱怨采购部,原辅料和零部件总采购劣质品,能不能给我用最好的,别影响我出品的质量、别影响我的生产效率(采购零部件的不良,经常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而无奈停机);采购部也说了,你生产部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们要控制成本,我们有任务指标。各部门立足于自己的目标利益:生产部要品质、效率;采购部要完成成本控制的指标;因此纠纷就来啦,但若是如果我们都能立足于组织的整体目标思考(一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增加收入、一方面控制消耗节省开支,这样才能保证有合理利润空间),满足客户质量品质交期的要求,实现客户满意,促成客户买单,这个叫增加收入;另外要进行成本控制,把经营资源的投入各种开销进行控制,买合适的零部件达到标准,不高也不低,在合理的空间内;就可能相互理解;这需要管理者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思考的观念。
管理对象:我们来谈谈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的重要性在于:一、人的创造性促使其他的资源增值,二、人既有积极的一面,愿意承担责任、勤劳敬业、甘于奉献同样也有消极一面懒散懈怠、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花心思挖掘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未能启发是组织中最大的资源浪费。
管理的方法:采取有效果的,经济的,有效率的方法开展各种活动;
有效果要做到四个关键正确、快速、安全、快乐。正确,要有正确的经营观念,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管理过程中确保的工作方法正确性、做法的合法性与伦理观;快速,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缩短工时,严守交货期;确保客户满意;安全,确保设备的安全,人员作业安保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快乐:简化工作的流程和方法,降低员工的疲劳度;启发员工工作意义价值的认知,提升员工的成就感;通过让员工快乐工作、愉悦工作,调动员工工作的意愿,保障工作的质量。经济的:消除不合理、失衡、浪费;控制投入的成本。
管理者必须一面寻求好的成果和产出,求得客户最好的回报、达成收入的最大化,另一面还要思考如何控制投入,在能确保工作产出和成果在一定水平上,让经营成本的投入控制在最低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利润最大化,为组织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在采取管理策略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经济性,采取经济的方法,控制投入,再则需要考虑如何达成好的效果的,实现有良好的收益;最终考虑效率,在产出和投入的比值上,寻求最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