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第三则 毋剿说,毋雷同(俱胝竖指)

第三则 毋剿说,毋雷同(俱胝竖指)

作者: 庐主君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09:13 被阅读0次
    君睿庐

    文/俨然若思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指头。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负痛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迴首,胝却竖起指。童子忽然领悟。胝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言讫示灭。

    无门曰:俱胝并童子悟处,不在指头上。若向者里见得,天龙同俱胝并童子,与自己一串穿却。

    颂曰:

    俱胝钝置老天龙,利刃单提勘小童。

    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君睿庐

    我初知这则公案时,是我在很小的时候,俱胝手段之酷烈,当下即令我舌挢而不能下。在啧叹之余,未免愤恨这俱胝老汉未免太过于歹毒,竟然令这个可怜的童子受到了如此的苦楚。在引起我的同情后,我即跟领我读书的伯伯述说我这个想法。他问道:“你在可怜这童子吗?那不顶用,刀杷子在俱胝和尚的手上,谁让你夺不下来!”我对叔叔的这种说法引起好奇心来。但我想问时,叔叔又领我看书了,有此违缘,当然无从得知他话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好在,我知道跟伯伯出外游玩时,总有机会可寻的。

    君睿庐

    记得那年夏天我们刚讲完了四明的《指要钞》,叔叔便带我去菱湖游玩。我忽然记起了这则公案,问他时,他笑而不语。忽然他指着湖中的莲花说:“智者在《妙玄》中提及莲华的地方,我在讲书时曾说过,你还记得吗?”他沉吟了片刻,念道:“‘莲华者,譬权实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况意乃多,略拟前后,合成六也。’在讲书时我曾对你细说过,你现在还记得吗?”他这番话如电光一闪,那满池莲花顿时感到与我不隔了。我说:“慧忠国师说的好,‘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他点点头。说:“先垂后拂,是免不了的。难啊,禅宗传佛心印,比义学更难传播。这个东西是得人则兴,失人则亡的。古德们斥喝冬瓜印子胡乱印人,也是痛心疾首啊!不然大阳警玄何必把洞上宗旨遥传给远录公,让法远禅师代自己挑选传人。”

    斯人逝矣!现在我每当忆及此事,都觉得他老人家真是恩大难酬。只恨我幼时鲁莽承当,蹉了过去,没有尽其底里,以致今日忆及时,时时感到愧对他老人家的悉心教导。

    君睿庐

    俱胝操刀,则童子必然失指。古人说:“大用现前,不存轨则。”这是必然的事情。即或换言之,童子如能反夺俱胝之刀,去其一指,俱胝也只有挨割的份。因其形格势禁,是不得不然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童子没有辜负天龙,天龙却深愧童子!俱胝得到天龙一指头禅,赚到一生之衣食,真可谓侥幸的事!古人说:“不道无禅,只是无师。”虽含针砭之义,的是锥心之言。明代大儒黄宗羲于《明儒学案》上说:“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这话真说的好!

    君睿庐

    俱胝于天龙和尚处得到一指禅,论其悟处,恰于灵云见桃花相似。只叹他俱胝执死药方来医治活人,太昧于权实之道了。反观童子却能伶伶俐俐的举扬佛法。为何这么讲呢?俱胝和尚于一见更不再见之后,以竖指为极则事。那么童子之竖指与彼之竖指,是一是二?须知创新与因袭,总是难以割舍的矛盾关系。俱胝之指绝对不是童子之指,童子之指却恰恰是俱胝于天龙处始悟之指。俱胝看似割去童子之指,明眼人看来,早是自断己指了。这在他来讲,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了自我否定之路了!召唤童子,以前有指,现在没有指。古人一句转语下的好,真是“自屎不觉臭。”童子!是什么?漫漫的参悟之道……

    君睿庐

    童子苍白的指头掉在地上,到底是回不去了。俱胝和尚那好心的召唤,正眼看来,真是“魔魅人家男女”的行为。“我眼本正,因师故邪。”这话童子是应该回敬他的。

    无明慧开说:“俱胝钝置老天龙。”说的有理!他真是“钝置”(折磨)了其师天龙和尚的良苦用心。可笑的是,童子却又“钝置”了他的一番好意!唐人有诗说:“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于彼等师弟递相钝置处,应如是观也!

    君睿庐

    “利刃单提勘小童。”举手就错,何必如此呢?

    “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这句是个比喻。说俱胝的这个行动,譬如巨灵神举斧开山并没出多少劲力,却劈开了华山千万重阻。慧开这话是褒是贬?你们要仔细领会!看看自己蠢蠢欲动的手指头在不在手上,不然又要被人割去了!呼痛流睇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则 毋剿说,毋雷同(俱胝竖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cz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