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7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7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1-09-27 16:53 被阅读0次

主导意象和从属意象的有机整体

      一、统一而丰富。诗歌的灵感也许是广阔的生活中的某个点触发了丰富敏感的心灵。这个触发点成为想象的核心。诗歌是丰富的感情和感觉围绕想象的核心形成统一体。诗歌的感情可以是丰富的,到应该是统一的。想象要把感情与生活凝聚在一起,想象就不能太杂乱繁复,小诗的“舴艋舟”载不动太繁复的想象。想象要单纯,单纯不等同于简单、单一。 所以诗是统一而丰富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想象凝聚于“四月天”这样一个主导意象,面对新生命的喜悦,明媚温暖的“四月天”确是非常好的载体。在“四月天”这一主导意象之下,有“春风”“春光”“云烟”“星星”“细雨”“圆月”“新绿”“鹅黄”“白莲”等从属意象,这些意象,都是美的,暖的,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它们统一于“四月天”这一主导意象,共同构成了梦幻、灵动、温暖、绚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二、内在的变化。品味诗歌内在的变化,别有洞天。

    余光中《乡愁》,诗人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作为表现乡愁的想象。“从“邮票”到“船票”到“坟墓”到“海峡”,意象越来越大,时空的阻隔也越来越大,由可以表达可以诉说(“邮票”“船票”)到无法诉说不能表达(“坟墓”“海峡”),感情就越来越强烈。这是意象结构内在要素的变化。

  变化是多方面的。

  如穆旦《我看》,前两个小结,是自己春天看到的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这是视觉看到的画面,是外部世界。这样的画面无论描画得多美,诗歌也缺乏张力与深度。接下来,诗人写这春天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感悟(O,逝去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O!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去吧,去吧,O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O,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有了由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的变化,诗歌也变得深刻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变化丰富。1.感官富于变化。有听觉:“笑响”“燕在梁间呢喃”……有视觉:“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百花的冠冕”“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白莲”“月”……有触觉:“黄昏吹着风的软”……2.时间变化,有白天,“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有黄昏,“黄昏吹着风的软”,有夜晚,“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夜夜的月圆”……3.具象抽象的变化。比喻一般是把抽象的对象比得更具体可感。这里有这样的比喻,“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是燕在梁间呢喃”……也有不是这样的比喻,喻体不是具体的,反而是抽象的,“那轻,那娉婷,你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4.句式的变化。诗中有像“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这样正常语序的句子,也有“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这样的倒置句式,给人阅读的新鲜感。丰富统一的意象,丰富的变化,让人体会诗人面对新生命,丰富的感受。

  古典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转,就是值得注意的变化。关注这变化,可以领悟到诗歌更多妙处。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描写到否定的变化,由外到内的变化,视觉到心理的变化,细细品味,小诗有着多么丰富的变化。

    集中,统一,变化,找到它们,就可以领略诗词的奥妙吗?

相关文章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7

    主导意象和从属意象的有机整体 一、统一而丰富。诗歌的灵感也许是广阔的生活中的某个点触发了丰富敏感的心灵。这个...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4

    诗歌表达感情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直接抒情,借助意象表达感情。 六朝以前的诗歌,多是直接抒情。如“人生寄一...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0

    形式感 作者指出:形象是客观对象、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三维的结构。 也许平时,过于相信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8

    表达力 作者从六个方面讲表达力。 一、语言的常规用法和超常规用法 通常情况下,语言表达需要准确,这是指...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1

    意象 诗歌的意象具有概括性。 如贺知章《咏柳》,他所歌咏的柳树,就是抽象概括的早春的柳树的形象,不是具体的家乡的...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7

    “陌生化” 一直不太理解语言表达“陌生化”的意义,今天读第十三讲 《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9

    表达力(二) 三、外部细节的洪流 小说的发展远远晚于诗歌,早期的小说侧重讲述故事,不擅长描写,需要描写...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2

    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感情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完成的。 如李白《劳劳亭》:...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5

    诗歌的想象 诗歌的想象有两类:一是明显的变形变质;二是表面看来是白描,语义没有明显陌生化。 作者没有在指出...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8

    节奏 作者说的节奏,不仅指我们平时朗读诗歌时划分的节奏,更是指诗歌的内部结构,即诗歌情感的波动变化,主要表现在情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dr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