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7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7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15:42 被阅读0次

    “陌生化”

  一直不太理解语言表达“陌生化”的意义,今天读第十三讲 《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无理陌生化》,试着理解“陌生化。”

  词语在辞典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约定俗成的意义。如“苦”“笑”……这样的词语,大家都能理解它们通常的意义。这样的意义,在文章表达中,不是最有冲击力的。能够引起读者注意,给读者触动的,是作者打破常规的“陌生化”的表达,如“毛骨悚然地笑”,“笑”前面冠以“毛骨悚然”,是对“笑”一般意义的颠覆,反更能够触动读者,引发读者想象、回想,具有“感发的力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都是这样打破常规的“陌生化”表达吧?这种表达,打破常规,不囿于词语约定俗成的限制,带上了作者独特的个人色彩,更能够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思想。“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不仅写出繁密的花朵春意盎然,更写出词人看到满树繁花感受到的生命活力的喜悦。“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不仅写花儿在月下顾影自怜,更多的,一颗孤单孤独孤寂的心,才能感受到花儿的孤芳自赏吧?

    “陌生化”,是从这样打破语言常规用法的角度来说吧?

   

相关文章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7

    “陌生化” 一直不太理解语言表达“陌生化”的意义,今天读第十三讲 《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4

    诗歌表达感情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直接抒情,借助意象表达感情。 六朝以前的诗歌,多是直接抒情。如“人生寄一...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0

    形式感 作者指出:形象是客观对象、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三维的结构。 也许平时,过于相信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8

    表达力 作者从六个方面讲表达力。 一、语言的常规用法和超常规用法 通常情况下,语言表达需要准确,这是指...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1

    意象 诗歌的意象具有概括性。 如贺知章《咏柳》,他所歌咏的柳树,就是抽象概括的早春的柳树的形象,不是具体的家乡的...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9

    表达力(二) 三、外部细节的洪流 小说的发展远远晚于诗歌,早期的小说侧重讲述故事,不擅长描写,需要描写...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2

    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感情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完成的。 如李白《劳劳亭》:...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5

    诗歌的想象 诗歌的想象有两类:一是明显的变形变质;二是表面看来是白描,语义没有明显陌生化。 作者没有在指出...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8

    节奏 作者说的节奏,不仅指我们平时朗读诗歌时划分的节奏,更是指诗歌的内部结构,即诗歌情感的波动变化,主要表现在情感...

  • 《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13

    感受层次 作者认为诗歌是感受、感情、智性的三位一体。认为,现代诗歌,在这三者中,智性是最重要的,举了北岛的《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性讲演录》读书笔记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vj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