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曾经公布一份学霸书单,经研究发现,这些位列全球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们最喜欢读的课外书无一例外都是历史书籍。而我国的高考状元也经常提及他们小时候比较喜欢读历史故事。
所以让孩子读历史不光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也是开启后续学业的一把金钥匙。
但是历史的启蒙需要符合孩子的心智特点,像我们小时候读的那种教科书式的历史比较容易扼杀儿童对历史的兴趣,相比之下,如今的孩子就幸福多了,有各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历史书籍。
今天分享的是美国著名史学家房龙写给孩子的《文明的起源》。这本书从史前人类开始讲起,途径冰川时期、石器时代,还有尼罗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最后讲到各民族之间的斗争,而文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融合,不断地更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5fdfbfabf0790194.jpg)
房龙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论多么专业枯燥的东西,经他那么一写,就变得生动有趣,简单而易于理解。他的代表作《人类的故事》在1988年引入我国,并掀起一股"房龙热"。他还获得过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师,是如何娓娓道来,让孩子们了解文明的起源呢?
首先,他真的很会讲故事,就像一位老爷爷坐在孩子面前,不紧不慢地说:"很久很久以前......" 其次,他在讲故事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浓浓的人文情怀,向孩子传递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敬畏之心,也对历史长河中推动文明进步的生命个体给予关怀,更为这些文明的传承者和发现者泼洒了浓重的笔墨。
比如在冰川时代这一章节,作者以平淡的词汇描述世界突然变冷了,早期人类习惯于四季轮回,冷暖交替,对于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茫然不知所措,巨大的冰川缓缓地滑入山谷,洞穴里的人们还没来得及醒来就命丧黄泉,植物都冻死了,动物也纷纷逃命,此时的山谷不再适宜居住,幸存的人们只能背起孩子,带上几件石制的武器,开始寻找新的家园。
作者认为这场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灾难,在消灭了弱者的同时,也磨砺了幸存者的智慧。
摆在人们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努力思考生存的方法,二是等待快速的死亡,于是,那些幸存者的大脑尝试用思考代替等待,去解决一个个现实的问题。
于是,人类挖陷阱捕捉动物,再用石器剥下皮毛,晾晒后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学会用穿衣抵御寒冷。然后,人类又在闪电击中树木、森林着火时,发现了火可以带来温暖。最后,还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家伙,想到生肉可以扔进火里烤着吃,作者说这是对人类智慧的杰出贡献,足以让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度。
故事不会戛然而止,作者的巧妙就在于他开始引领小读者联系现实生活去思考,当我们今天面对一项又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时,除了自豪之外,不禁要问:还有什么是人类的大脑做不到的?
我们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思考,无论在什么时代,人类的文明依旧在大踏步地推陈出新。而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因为拥有区别于动物的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187c80c9bbdded8a.jpg)
作者广角式地聚焦于一群人或一个族群,讲述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此消彼长,你死我忙,进而引起文明的更迭。除此之外,作者也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或有名或无名,但无一例外都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有一位法国学者,名叫商博良,他把一生的时间都用于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内,有一块珍贵的罗塞塔石碑,商博良曾经收集过大量的埃及文字,与这块石碑上的碑文进行比较和研究,前后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弄清石碑上14个图形的意义。这意味着每破译一个文字都要花费他一年多的时间,以至于他最终因过劳而死。
作者称赞他是真正的殉道者,是为一项伟大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今天的埃及文物学家能够毫不费力地阅读象形文字,我们能够轻松地了解埃及的历史,都是因为商博良的研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通过这样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踏踏实实做研究、搞学问的人是最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在做的事跟自己无关,而是跟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289f1a04922165b7.jpg)
历史,从来不是枯燥的数字,更不是冰冷的事件,而是人类用无数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一个个文明的丰碑。当我们的孩子顺着错综复杂的时代脉络去触摸这些文明的丰碑时,不要忘记告诉他们,时刻抱有敬畏之心、悲悯之心。就像作者房龙写给儿子的那句话: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披上同情心这件温暖的大衣,还要懂得旅途中必定要穿越大片贫瘠的土地,那是被大众偏见和个人贪婪的冰冷风暴所席卷的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