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这样一个被世人奉为女神,一生有幸被很多人爱着的传奇女子。
胡适评价她为一代才女,沈从文眼中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她自是有她的才情,她的美丽。
但我想,她之所以被世人欣羡,事迹广为流传,乃至热衷于讨论她的人至今络绎不绝,更多的是因为她睿智的人生态度。
读她的文字,我们或可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她不俗的人生智慧。
林徽因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等广为流传的诗歌,散文《掉徐志摩》《一片阳光》,小说《模影零篇》《九十九度中》,除此之外她还有与沈从文、金岳霖等友人的书信广为流传。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句恬静而美好,而写诗的人懂世事,知时局。时代动乱,人生颠沛,但她更愿意在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画。诗句里是生活的细节,是微小的触动与灵感,更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贪恋。
但同时她的诗句里也有近乎冷情的理性,“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我想,最通透的处世哲学大概便是这样的:贪恋热情,却也懂得理性;崇尚自由,却也明白人生的淡定与从容。
林徽因在劝慰沈从文的书信里写到“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别裁判或裁削自己”,她既珍贵生命中的情感与浪漫,又理性地分析人性与自我。
对于那些“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快乐”并不是人人都能有幸遇见;即便遇见了,也只是少数人有那样的敏锐和触觉可以感知;为了这极端的幸福,悲痛与失望也会心甘心愿地忍受。
对于人性中顾念他人与自我任性,林徽因更是理性地写到,“任性到损害旁人时如果你不忍,你就根本办不到任性的事”。
你所作出的任何决定,自然是当时的你必然做出的选择。从她的文字中不难感受到,珍惜情感,宽容自己的人生智慧。
剧本《梅真同他们》正如文章名,梅真与他们定然是不一样的。
梅真既幸运又不幸;看似有很多选择,实则并无选择。梅真和少爷小姐们一同长大,虽是婢女却恰逢新旧观念更替,往前一步她可以是追求自由与爱情的新女性。
从小被卖到大宅里做婢女,虽有玲珑的心性和颇高的才情,心有不甘,但于她而言无力跨出这往前的一步。卡在夹缝里,无法自救,也无人来救,故事就在这里落幕了。
作者并没有给主人公一个光明的未来,而是暗示了一个现实的结局。可能有很多人爱你,可是往往最正确的选择不一定是被期望的那一个。
有人说林徽因是高高在上的女神,一生被很多男人爱着;有人说她更像矫情的女文青,不值得被世人这样推崇。
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她的文字,感受一个女人用怎样的睿智与人生哲学,将人生过得如此不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