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研究表明,在沟通中,5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处理人。
所有社会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想拥有幸福的家庭,好的职业发展,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就是要懂得处理人,而要懂得处理人,就要研究人,研究人性和规律。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凡是让我们觉得特别谈的来,特别通畅的人,可能的情况不是两个人谈的来,而是对方的认知高于自己。
当一个人的认知远远高于他人时,他就能够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拥有足够的理解和耐心,如此方能做到博爱。稻盛先生能够在78岁高龄拯救日航于破产,其实靠的也正是这一点,只是我们通常把这称作“利他”,而没有直接称呼为“爱”。圣经里面讲爱,说爱是无限的忍耐。其实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正是要有足够高的认知,而这一点很难得到,所以众生皆苦的因正是在这里。
2 两种控制方法:看得见的结构和看不见的结构
我觉得资源、权利、机会、收益、言辞、行为、氛围、环境、座次等都是看得见的结构都是方法,而看不见的不是结构工具,而是人性原理和规律原则,换言之,就是道。道是看不见的,是隐藏在万事万物运行背后的,是可悟而不可见的。而法正是道在现实的体现,道是一,而法就是二,是万物。这也正是老子《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
从第一句话,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道的重要性,从第二句话,我进一步看到践行道的途径和方法。如此进一步认识并学习道,才能更好的成长和提升自己。这就是我的一点想法,再次感谢你的分享。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总是习惯对陌生人友好,却总是伤害最爱我们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因为我们总是自然地觉得爱我们的人会无限的宽容理解我们,而陌生人却不会这样。故而才会出现当爱我们的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就会发脾气。
英赞班长的反思,将自己由原来的逃避问题通过觉察调整到需要对家人宽容上,我觉得这正是应和了我上面说的这一点。
另外,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对家人的爱。圣经讲爱,说爱是无限的忍耐。然而要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高的认知,能够深刻理解看透对方行为背后的动因,如此向下兼容,才能做到无限的宽容与忍耐。
佛祖的大慈悲心,在我看来也正是源于此。而这一点很难做到,所以众生皆苦的因正是在这里。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修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
其实在这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小方法,值得借鉴。那就是在升起不良情绪的时候,通过觉察,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想着通过发脾气来解决问题,毕竟发脾气根本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可以等自己稍事平静之后,将自己的感受如实告知对方,并随之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听一下对方的看法。如此在平静的互动中,了解对方,当我们充分了解了对方的想法后,或许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而变成了一次了解对方的契机,或许这才是我们平常人更能落地的措施。班长,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