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 盐都风物

作者: 和米老鼠做朋友_24b7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4:19 被阅读17次

    站在公交站,一边搜寻身上的零钱,一边注意车是否到站。车到站时,包里能找到的零钱仅有一块,刚好够这辆旧款公交车车费。

    当我投入身上唯一的零钱往车内走,耳后传来刷卡机「支付成功」的语音提示。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公交移动支付已经深入到四五线小城市了。

    我的家乡在四川南部自贡,20世纪30年代因盐设市,称为盐都;后因挖掘出全国最丰富的恐龙化石,被冠以恐龙之乡;久负盛名的灯会使其赢得了南国灯城的称谓。近年来,兼具香辣特色的盐帮菜在互联网的传播下也声名大噪,成为城市的第四张名片。

    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大兴工业发展,自贡在三线建设的资源补给与产业升级的加持下成为工业强市,也将这座城市推到了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但随着重工业改造,过去的工业强市纷纷变为工业老城,自贡产业改革就是这场改革的缩影。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浪潮的重创之下,自贡从过去全省第三大城市一路跌到四五线城市。

    近几年,当家乡还在苦苦寻觅转型之路时,互联网的便利与冲击接踵而至。在为城市带来了便利与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失意。

    1

    公共交通移动支付在不少城市都已开展,这点并不稀奇。但如今已经下沉到我的故乡实在让在悉尼待了一年的我惊喜不已。

    “今天刷完工行,明天可以换银行继续有优惠咯。”某天乘车遇上下班高峰期,一位背着书包的大哥站在我前面,将手机上的二维码对准刷卡机的扫码区域,但那并不是我熟悉的蓝色界面。搜寻得知,自贡的公交移动支付从去年8月开始,各大银行趁机打响了“价格优惠战”占领市场,扫码1毛乘车。

    先生从事互联网工作,对新应用饶有兴趣,他发现移动支付不仅支持支付宝和各大银行二维码,还支持Apple pay。第二日乘车时他就迫不及待用苹果手表贴近刷卡点,却引来了司机的疑惑,“你刷的是什么?!”还未等先生回应,终端机发出了「支付成功」的语音提示,司机才作罢。

    我们感觉,家乡的公交移动支付便利性甚至优于一些只能下载公交系统APP的城市。

    即便如此,一个月的乘车观察发现,扫码支付的乘客大多都是青年人,中老年人依然使用公交卡或现金。我日常乘车路线基本在新城,每站上车扫码的乘客平均为1/3。作为老龄化城市,这应该是公交扫码支付开通半年后的常态。

    尽管像我爸妈这样的中年人群体已经在移动支付的浪潮下,学会了扫码支付、微信转账,但对于互联网的公共性服务他们仍然陌生。在公交移动支付开通小半年后,妈妈也是某日和我一起乘坐公交车才得知可以手机扫码支付。在此之前他们对此浑然不知,每次外出乘车都要在家中苦苦寻觅极易丢失的公交卡。

    在这个老龄化城市,互联网公共服务要达到全民普及,最难的是对中老年群体的普及。

    2

    大概五年前,家乡在城郊建了一座大型湿地公园。此后,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相继落成使用,这成为过年回家时家人向我展示家乡变化的一大主题,也成为朋友圈的一大晒点。今年,这样的改变进入城市腹地,让我熟悉的沿河风貌正式成为记忆。

    城市的母亲河蜿蜒曲折,贯穿老城与新城。靠新城的河岸大约2公里长,曾是石油矿区的办公地和家属区。对岸则是我的母校,一所90年校龄,与南开中学一脉相承的中学,学校依山傍水,从前被周边建筑和河岸旁高耸的芦苇遮挡,只能看见学校山顶的凉亭思蜀亭,像是大隐于市的隐士。

    随着矿区搬迁到相邻城市,如今两岸沿河的低矮建筑几乎被拆,顿时豁然开朗,母校“蜀光中学”四个大字终于清晰可见,但囿于城市综合实力与教育资源有限,这所「城市最好的学校」的光环逐渐消逝。

    这两公里路上连接两岸的大桥有两座,一座是钢筋水泥桥,桥下曾是城市著名夜宵聚集地。每当夜晚,食客络绎不绝,人声鼎沸,刚上大桥就能闻见小河帮河鲜的麻辣鲜香。另一座是年久失修的吊桥,20年前就已停止使用,但旧址在河岸上也足足伫立了10余年。

    过去的吊桥成为了今年人气最高的打卡地,照片由冯小芋授权提供

    钢筋水泥桥在几年前拓展成高效的立交桥。而吊桥在挪位重建后,成为今年过年的网红打卡地,似乎在所有家乡同学的朋友圈必定有一条关于它的消息,如此声势浩大的人际传播让人不得不关注。某天夜晚乘车经过,吊桥射出各色光芒,河中倒影着五光十色,沿岸喷射着雾气,恢弘壮丽,不远处”蜀光中学“的灯牌若隐若现,回家过年的“观光客”塞满了从前静谧的校外小道。

    短短的一段路程,新与旧的更迭,是两岸成败兴衰的谢幕,也是老工业城市变迁的缩影。

    3

    重庆的表姐初一回家了,错峰出行避免了高速拥堵,但傍晚到达的他们却躲不过外地车灯展期间需绕道的宿命。

    “从高速到家平时只需要15分钟,今天交通管制,花了快1小时。”姐夫叹到。

    和所有不断扩张的城市一样,自贡也分为新城和旧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在过去20余年从旧城流向了新城。但每到过年,一年一次的灯会唤醒了旧城中心的繁华热闹。

    自贡灯会始于唐朝,兴于明清,流传至今。儿时过年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和全家人观灯,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兴奋,一天的期待都在晚上。终于盼到夜幕降临,整装待发。那时的城市街道没有如今的装扮,只有到了彩灯公园附近才能看见光影浮动,可以照亮整个夜空。公园外就已人头攒动,好不容易入园,平时300米的小道足足可以走上五分钟。园内装扮得流光溢彩,人山人海,只能缓慢移动。因为矮小看不见灯组,爸爸将我举在肩上,顿时一览无余,看着那些用瓷器、玻璃药瓶制作的琼楼玉宇足有三层楼高、湖中的荷花、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叹为观止。

    以上照片均由冯小芋授权提供

    近几年,受益于互联网传播,高速节日免费和春节出游的兴起,春节期间来家乡赏灯游玩的人骤增,资料统计年均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日均流量达7万人次,超过了故宫博物院日均流量。

    “就是担心人太多,我们特意在天黑前入场,据说初五当天的人流量达到了8万人啊!”同学冯小芋从成都回自贡过年,正好和家人一起去观灯。“今年专用杯盘碗盏组建的特大灯组,觉得还是很安逸!”

    初一晚上,和朋友到旧城吃夜宵,从新城到旧城,四车道变成狭窄的两车道,快要到彩灯公园时,车辆逐渐增多,车速减慢,远看过去公园外游人如织,似乎回到了小时候为看灯会全城出动的盛况。

    4

    家乡受益互联网传播的另一大赢家是美食。从前,主要受川内周边城市的口口相传;如今借着便捷多样的传播方式,逐渐声名大噪。

    隐蔽、本土化的苍蝇小馆如今成为了外地吃货打卡地,从前店里几乎都是本地人聊天,如今夹杂着成都话、重庆话,甚至普通话。某天竟在周边城市的同学朋友圈发现了自贡极为熟悉的干锅兔以及极为准确的小馆名称。

    新城的主干道两旁是自贡最早的商业化小区,当初崭新宽敞的小区现已迈入中年,过去繁忙的商场也在电商冲击下歇业。唯有中学时商场门前的小吃摊屹立不倒,小吃摊主要吃食是凉皮卷、拌凉面、凉皮、炸土豆……薄如蝉翼的凉皮裹上用熟油辣椒拌好的凉面凉粉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小吃,它包含的乡味乡愁每当过年总会吸引大批异乡人排队光顾。

    以上照片均由作者拍摄

    如今流动的美食有了固定的店铺,老板到中年已有些发福,凉皮卷份量不如从前,但庆幸的是味道依旧没变。还未过年时,店外就已排满了数十人,凉面凉皮随时可以买,唯有凉皮卷需要老板亲自出马。即便如此,大家依然愿意花上1小时左右时间排队。

    在这漫长的排队过程里,大家状态各异,有人拿着手机玩游戏,有人忙着拍照,拍视频,有人不期而遇,借机叙旧。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年轻妈妈,拖家带口,老公说着普通话,父亲说着川东话,都不是地道自贡人,但极为熟悉小吃品种。终于到这位妈妈时,她拿出手机打开相机模式,随时准备记录老板的制作过程。见老板并未制止,她便用手机凑近凉皮卷和旁边各色调味料,接着将其发到某个群里……

    从小被以味厚、味重、味丰的盐帮菜养大的我们,口味也被惯得挑剔刁钻。为了在异乡满足自己挑剔的味蕾,不得不自给自足,以解乡愁。即便如此,依然无法缓解对家乡美食的依恋。每年回家时,当车驶入自贡收费站,胃口似乎瞬间被激发,味觉与味蕾火力全开去迎接想念了一年的家乡风味。

    美食是唯一可以带走和超越时空的家乡风物。无论是家里的年夜饭拿手好菜还是在外心心念念的街边小吃,它们都像风筝线永远牵着所有在外家乡人。

    亲人、美食、安宁是我对家乡最直观的定义,和所有小城一样,自贡也经历着城市化拓展,囿于有限资源、地理位置和人才流失,过年的繁华热闹与平时的冷清就像她往日辉煌与如今落寞的写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还乡手记# 盐都风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qv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