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课是美的

语文课是美的

作者: 莜薇 | 来源:发表于2021-08-03 22:42 被阅读0次

我一直认为我们语文课是应该带给学生审美体验的,也应该用语文的方式,从语言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艺术或文学艺术之美。虽然如此,平时的课上我还是会追求一下课件的美,希望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是美的,并进行一定的设计,但是今天发现,这些都游离于语文学科美的本质。

正如马骉老师所引用的陈钟梁先生的话一样: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言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实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

这样的美并不在于课件,并不在于设计,而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个解读确实是需要功力的。

例如对于《老王》这篇文章的解读和设计:

1.预习,交给学生课文及背景。让学生提两个问题。

  结果,42个同学有38个提了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说明这是本课教学的起点。其他都懂了,就这句话不懂,为什么要愧怍?愧怍什么呢?你的理解不能取代学生的基础,但是要把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文章最独特的地方提炼出来。

2.知文之志。作者用这篇文章来反省,反省什么呢?人生而平等,这一非常本质的内容。那么如何让初一学生读到这个思想呢?很不容易。

3.从不幸入手。不幸在哪里,聚焦2-4段,找出一句话表现老王的不幸,并说出是什么的不幸?孤苦,孤独凄苦的一个底层民众。孤表现在没组织、没亲人、没家;苦在哪里?房子破破落落等(要注意:一、任何观点的得出都要用文中富有力量的语言来组织;二、上课要用框架式的。)

  第一板块:读234段,一句话体现老王的不幸,是怎么体现的。重点是孤。通过文中的语言。

4.第五六两段是我们家与老王的关系,也体现了老王的善良。这么孤苦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这个部分要快,不能停留)

5.为什么愧怍,关注老王与我的关系,着重点在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部分。(周奕的设计好)是老王临死前对我们的表达,表达什么?他要什么?要钱吗?这么理性地写老王的样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临死前?找依据。关键不是这个。

关键送的部分,加入背景资料,这和贵重,他要什么?要关怀。杨绛没有给他,老王没有达到。杨绛说:我知道,我知道。她知道吗?其实她并不知道老王这次来的真实愿望是什么,因此给了她钱。让学生感受到老王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恶劣就好。

6.文章都讲完了,再回归到第一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常,可见我们是熟人);他蹬,我坐(一个是体力劳动者,一个是脑力劳动者,阶层不同),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无关紧要的话)。作者一落笔就描绘了理想的人际关系,他是一个车夫,我是一个乘客,我们一路上说着闲话,挺好!人的关系就应该这样。这是一个作者(高级知识分子)的反省。她与老王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老王反他们一家看作是亲人,付出了全部,把最珍贵的东西都送给了我们。而我对老王只是同情而已,双方的情感是不对等的。

不要纠缠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要用框架式的,每一个框架要做什么,清晰明白自己要解决什么目标。

听了马老师对这节课的讲评,发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确实功力还是太浅了。知文之志,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是缺少深入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课是美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ry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