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的一首《菩提偈》中最有名的四句。在我眼中,这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用清纯如水的文字,道出最真实的感受。每当想起这四句话,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气息悄然萦绕在心头。
在静与乱之间,人们往往喜静恶乱,却又因为世事之无常,被裹挟进无边的乱之中。
最近在B站上看到一位up主,他在创业失败后,难以从失败的苦闷中挣脱出来,于是读了很多书,选择了静坐。这一坐,就是三年。我对他了解不深,所以很难判断静坐是不是真的深刻地影响了他,但看到他在镜头前的娓娓道来,我仿佛能感觉到他心中自有一股静气。
同样的还有曾国藩,这位我很崇拜的偶像。他的传记中,没有神异天资,没有雄韬伟略,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却因为不普通的坚持,达到了伟人的成就。
在他的传记中,也专门写到了曾国藩也有着静坐的习惯。起初是因为他的脾气太差,总会把人际关系处得一团糟,早知道在当时的官场,这样是很危险的,于是他痛下决心,每日静坐,每日反省得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对静坐十分推崇,可以想见,所谓静坐,虽然看似玄妙,却绝非是什么宗教迷信之流弊。
静坐之道,是为乱中取静。
人生于世间,便已浮沉于万千色与相。如何挣脱?是挣不脱的。但正如六祖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身在世间无法抽离,心却是可以从那浊乱的世间抽离的。所以,不需要挣脱,我的心中无物,万念俱空,便不会再染上这世间的尘埃了。
但又有言“心猿意马”,心思就像是猿猴一样,难以平静,难以空无一物。孙悟空当初拜师准提,不也在打坐时难以平静,坐不下来吗?人若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也是很难的一件事。人都有好奇心,却也凭好奇心活着。若是没了好奇心,求知欲,生活也会索然无味。
静坐,就是在乱的心猿中找到静的准提,如此才能成就出孙悟空。悟空,是准提对孙猴子的期许,也是他的成就,当他能在乱中取静了,便已取得了自己的“真经”,真正成为了孙悟空。
我对静坐也有着同样的兴趣,这并非是盲目从众,也是有着亲身的经历。那是一次乌龙,被误诊为早期糖尿病,对于当时还不到二十的我,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见到过那年复一年的打向自己的针头,所以就会有那样深沉的恐惧。
真的如很多过来人所说,人如果不大病一场,就不知道珍惜生命,爱惜自己的健康。我也是在这时接触了静坐。每天晚上静坐半个小时,一开始做不了佛教的七支坐,就用正坐的姿势。
仅一个月,生活作息变得如此健康,原本清瘦的我竟然胖了五斤,至今觉得不可思议。可惜后来发现是误诊后,一时懈怠,又因为学习压力的影响,没能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
现代人都比较匆忙,为了生活,各地奔波。但也很神奇的是,正是在这样匆忙的年代,各种静坐,冥想,瑜伽渐渐的大火起来。难道是不易得到的,反而弥足珍贵?不过好在这确实是真的珍贵的。
最后,祝愿诸位都能于乱中取静,寻得真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