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静坐

作者: 笔下某 | 来源:发表于2021-08-03 22:40 被阅读0次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的一首《菩提偈》中最有名的四句。在我眼中,这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用清纯如水的文字,道出最真实的感受。每当想起这四句话,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气息悄然萦绕在心头。

在静与乱之间,人们往往喜静恶乱,却又因为世事之无常,被裹挟进无边的乱之中。

最近在B站上看到一位up主,他在创业失败后,难以从失败的苦闷中挣脱出来,于是读了很多书,选择了静坐。这一坐,就是三年。我对他了解不深,所以很难判断静坐是不是真的深刻地影响了他,但看到他在镜头前的娓娓道来,我仿佛能感觉到他心中自有一股静气。

同样的还有曾国藩,这位我很崇拜的偶像。他的传记中,没有神异天资,没有雄韬伟略,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却因为不普通的坚持,达到了伟人的成就。

在他的传记中,也专门写到了曾国藩也有着静坐的习惯。起初是因为他的脾气太差,总会把人际关系处得一团糟,早知道在当时的官场,这样是很危险的,于是他痛下决心,每日静坐,每日反省得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对静坐十分推崇,可以想见,所谓静坐,虽然看似玄妙,却绝非是什么宗教迷信之流弊。

静坐之道,是为乱中取静。

人生于世间,便已浮沉于万千色与相。如何挣脱?是挣不脱的。但正如六祖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身在世间无法抽离,心却是可以从那浊乱的世间抽离的。所以,不需要挣脱,我的心中无物,万念俱空,便不会再染上这世间的尘埃了。

但又有言“心猿意马”,心思就像是猿猴一样,难以平静,难以空无一物。孙悟空当初拜师准提,不也在打坐时难以平静,坐不下来吗?人若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也是很难的一件事。人都有好奇心,却也凭好奇心活着。若是没了好奇心,求知欲,生活也会索然无味。

静坐,就是在乱的心猿中找到静的准提,如此才能成就出孙悟空。悟空,是准提对孙猴子的期许,也是他的成就,当他能在乱中取静了,便已取得了自己的“真经”,真正成为了孙悟空。

我对静坐也有着同样的兴趣,这并非是盲目从众,也是有着亲身的经历。那是一次乌龙,被误诊为早期糖尿病,对于当时还不到二十的我,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见到过那年复一年的打向自己的针头,所以就会有那样深沉的恐惧。

真的如很多过来人所说,人如果不大病一场,就不知道珍惜生命,爱惜自己的健康。我也是在这时接触了静坐。每天晚上静坐半个小时,一开始做不了佛教的七支坐,就用正坐的姿势。

仅一个月,生活作息变得如此健康,原本清瘦的我竟然胖了五斤,至今觉得不可思议。可惜后来发现是误诊后,一时懈怠,又因为学习压力的影响,没能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

现代人都比较匆忙,为了生活,各地奔波。但也很神奇的是,正是在这样匆忙的年代,各种静坐,冥想,瑜伽渐渐的大火起来。难道是不易得到的,反而弥足珍贵?不过好在这确实是真的珍贵的。

最后,祝愿诸位都能于乱中取静,寻得真我。

相关文章

  • 谈静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的一首《菩提偈》中最有名的四句。在我眼中,这就是一种...

  • 也谈静坐

    打坐又称静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去除主观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

  • 南怀瑾谈静坐

    几十年以前,要学“静坐”的人,没有明师(不是名师)指导,便不敢学“静坐”,实在找不到明师的时候,便靠道书中的丹经(...

  • 谈静坐的神奇

    刚静坐完,所以有感而发。 坚持静坐两个月。有的人称之为打坐、静修等,我没有专业指导和研习,故不敢讲的太高大上。只是...

  • 你我静坐, 妙谈茶道。漫天樱花, 身融其境。

  • 读书笔记

    济群法师谈静坐 静坐时如何静下心来?念起时是否要用力压住?静坐时,不要刻意追求“静‘’这也是一种妄想。如果...

  • 南师读书笔记

    第六天 第四卷 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因是子静坐法》是蒋维乔先生静坐的经验谈,非静坐法的金科律例。 有病方知身是苦...

  • 三年以来,我是怎样把静坐冥想坚持下来的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静坐冥想的文章,文章里面讲得比较多的是静坐冥想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并没有谈静坐冥想中身体上的感悟...

  • 反思

    人生三十五年。 可谈寥寥数事。 失败挫折多多。 静坐反思诸过。

  • 静坐讲《黄庭》

    静坐抄书。节《西游记》樵夫唱偈《满庭芳》句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谈延生。相逢除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静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ry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