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场倦怠了怎么办?

职场倦怠了怎么办?

作者: 笔尖上起舞 | 来源:发表于2019-10-02 13:13 被阅读0次

    有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职场人士不同程度地感到“精疲力竭”,症状表现为对工作缺乏兴趣,总是不在状态,身心俱疲,而成就斐然者的症状尤为明显。这个调查结果其实是很多职场人士的真实写照。

    比如周一综合症、上班如上坟、感觉身体被掏空、总是丧丧的,精疲力竭让很多人失去原有的活力,即使你是一个追求成功的精英人士,当压力过大时,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精疲力竭感。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样的症状呢?

    答案是有的。

    贝格拉斯曾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精疲力竭时,很多人会选择休假来调整状态,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精疲力竭”是一种心理病,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要想根治,只有深入了解内在心理机制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他长期关注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曾经帮助成百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疲劳。每当遇到新病人,他一般都要指出他们境遇中的两个事实:一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位成功人士都经历过挫折,在竞争中坚持自我,在变化中适应环境,在逆境中忍受煎熬;二是每个成功人士都以“危机”自欺欺人,遇到那些在人生中开始走下坡路的人,他都会尽力帮助他们接受事实,摆脱困境。

    他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告诉我们,职场倦怠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有很多精英人士因为对精疲力竭症处理不当而伤害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通过酗酒、嗑药等各种自我牺牲的方式从职场中解脱出来,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放弃了生命。只有解决精疲力竭症的真正诱因,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从内心形成自我驱动,重新捡拾生活的乐趣。

    下面我将从“精疲力竭症是如何形成的、职场人士如何摆脱精疲力竭感”来分享下书中的内容。

    一、精疲力竭症是怎样产生的?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在70多岁时曾被问及,真正遵从内心的想法之前,生活是什么样子?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成功了,却感觉深陷泥潭。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一份非常厌恶的工作,是正常人无法逃脱的那种厌恶……(最终)我摆脱了那种生活。
    很多人并没有像萧伯纳那样幸运,最终摆脱了生活的现状,而是患上了精疲力竭症。什么是精疲力竭症?精疲力竭症指的就是由持续不断的微小琐事所引发,表现为成功之前的焦虑以及成功之后的倦怠。

    简单来说,就是你努力实现了目标,并期待人生能有所改善,然而结果并没有如你所愿。而相对于没有达成目标来说,达成目标后却发现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改变更糟糕。在大部分情况下,受困于精疲力竭症的职场人士早就认识到了他们非常厌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除非有什么大的变动来促使他们放手,否则他们很难得到解脱。

    看下面这些品质,你具备哪几项?

    专一
    坚韧不拔
    自力更生
    兢兢业业
    坚持不懈
    狂热
    热情
    不知疲倦
    如果现在的你还没到30岁,对照看一下,觉得自身具备4项以上的品质,那你就能为任何公司工作。但如果你已经超过了40岁但还有这样的感觉,那就说明你会遭受精疲力竭症,这其实是很多职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的困境。

    那么,精疲力竭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1、自我设限

    大部分人都是成功的牺牲者,也愿意为超过他们能力或理解范围的事做出牺牲。但这种没有通过有意识的、经过训练的或者目标明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成功通常会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为缺乏目标明确的动机,人们总是担心自己没法维持这个水准,会竭尽全力避免调入这样的尴尬境地。

    成功人士受制于严重的自尊心威胁,除非一个人展现出他的竞争力,否则别人也不会对他的座位有所期待。一旦达到了一定的职业水平,这个“水平”也就成了别人评价他表现的基准。这种矛盾情况在职场非常常见。比如,看到别人的工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我们会感到很不耐烦,因为这个期望值是我们基于一个人之前的“最佳表现”而定的,并且我们知道“尽全力的话对方是可以做到的”。

    从最基本的来说,自我设限理论表明了一种有策略的自我表现形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于人前——但矛盾的是,这也提高了别人的期待值。自我设限的人很容易紧张,生怕自己的行为让别人失望。他们还会借助外部事物(酒精、毒品、手铐和铁链等)来抑制自己的表现或阻碍理性思考。一旦受到这些事物的影响,自我设限者就为找到了失败的借口。

    1、对自身的愤怒。

    大部分精疲力竭症都源自于对自身的愤怒,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一是意识到自己缺乏某种必要的技能,无法胜任某项职业;二是感到自己被迫满足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期望,却又无法找到解决方式,倍感挫折。

    2、

    萧伯纳在逃过职业生涯的一劫后,曾经说过,“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去寻找他们想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没有找到,那就自己去创造”。

    欧文·柏林说,成功最难的地方在于你需要一直保持成功。

    三、如何摆脱日复一日的精疲力竭症?

    对于超过30岁的人建议是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些投资,就想投资证券一样,一部分资金投入安全的项目,一部分资金投入稍有风险的项目,一部分资金投入冒险的项目,来确保自己始终拥有最高效的投资回报,古语说得好,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业、职位不是建立在他人的建议之上的,首先你要了解心理学家所说的你的自我理想,包括你的愿望、梦想、目标,当然还有理想的总和。

    作为治疗精疲力竭症的第一步,要勇于直面心理上的弱点,不必再去自责,那些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人们,只有了解了达到目标并不能改变现有的生活之后,他们才能尽情享受高峰体验。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不再被成功的负担和负责所折磨,与此同时,开始自我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过程并不简单。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模型描述了可以激励人们的两组需求,这种层次包括了四个阶段的D需求(或者说缺陷需求),以及一个B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求),D需求有四个阶段,第一是生理需求(氧气、食物、水等),第二是安全需求(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第三是归属需求(爱、感情,与他人的一致性)B需求是自尊需求(从真实的成就中获得的自尊和自信)。

    一旦缺陷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进一步到第五个阶段,也就是自我实现,这是一种意识到自己内在潜能、能力及天赋的过程。

    马斯洛将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称为正在生活,而不是准备去生活的,你可心理健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很自然的,并且拥有更多的主观满足感。

    1、直面心理弱点,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

    根据马斯洛理论,“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对自我了解的恐惧——一个人的情绪、欲望、记忆力、能力、潜力和命运等,这种恐惧具有防御性,这种防御性是出于对自尊和自爱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任何能导致看不起自己或者觉得低人一等的认知感到恐惧”。

    源于未知的恐惧很常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当你试图逃避的时候,大脑便会开始肆无忌惮地想象。在现在的职场中,改变并不意味着孤注一掷。职场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失业率长期保持低水平,很多职业人可以将全部精力75%投入主要职业中,剩下25%可以投入副业,并且保持着稳定的人际关系。

    比如科斯特·亚当斯,他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创作者,漫画是他的副业,他其实是一家电信公司的底层职员,有十几个上级,他在那里工作了9年后遭遇失业,因为有了创作漫画的副业,他成功转行成了漫画家。

    2、放弃改头换面的机会,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患有精疲力竭症的人总是试图彻底治愈所有症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当你学会换一个角度,与自身保持较远的心理距离,这样就能够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接受自己的缺陷,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你会体会到一种心理满足感。

    3、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研究婚姻关系的心理学家将一夫一妻制中的性激情发展轨迹称为“硬币法则”,指的是结婚第一年,没发生一次性关系就在罐子刚一个一根硬币,而之后的婚姻生活没发生一次关系可以取出一个硬币,最终会发现硬币是有剩余的。幸运的是,夫妻间可以通过新的环境,如度假,重新布置卧室灯维持婚姻新鲜感。

    同理,职场人士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给早已习惯的工作加一点刺激。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非单一的模式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首先,盆栽艺术。养活一颗盆栽的树,在初始阶段需要松土,修剪树枝树根,并需要经常换盆。而将职场怠倦人士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顶起将他从长期存活的环境中一处,并放置在一个新环境内。

    比如说,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轮岗,让员工体验新的工作岗位,用挑战刺激人的大脑。而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也可以采取盆栽方式,就像毕加索在职场生涯中,不仅将自己的绘画风格从现实主义转向立体主义,作画媒介也在不断改变。

    其次,长期多样化。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反馈,那么在面对创新和改变时,心理会变得更加坚强,不会害怕失败,也不会那么脆弱。

    构建职场“三脚架”,而非选择吊在一颗树上。职场人士可以审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销售能力以及策略规划力,然后将这些内容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说培训或咨询类工作的三脚架一般是,销售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天才经纪人或说客。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减少职场焦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倦怠了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te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