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下来,让我收获颇丰的有两点,1.黄老在回答一个提问时,用供&需&环境机制,三个视角来回答,其中作用在供需之间的机制,是我之前很少注意到的,但一个好的机制,其实会促进供给和需求更好的匹配。2.中欧班列通常的九个困难,中欧列车这件事,本身就是双规列车通车&同贸易,很好理解,黄老依次从 1.通车卡点解决,拉齐通车优先级&收费标准 2.运营提效,中枢&分发、监管互信 3.疑难技术攻坚,三个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好的框架,这个也可以用在很多我们在做的项目上,1.跑通基础流程 2.运营巨大卡点提效 3.技术卡点攻坚,来看待&执行你的项目。
作者是前重庆市长黄奇帆,拜读过黄老之前写的结构化改革,是对我拓展认知、工作帮助最大的书籍之一,这本战略与路径,之前也读过,但没读进去,过了2年之后,再重新拾起来,发现能够读进去一些了,但还有不少味同嚼蜡,想来还是自己认知没到吧,所以本次的笔记,只是记录书中几个章节的读后感。
3.碳达峰与碳中和情境下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态结构调整路径与方向
本章节,是在全国碳中和环境目标下,对我国在几个结构调整的路径思考,其中包括能源路径、产业路径、生态结构,主要是这三个。
碳中和,本身是个排放结果目标,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个14亿国民的立体结构,从复杂的立体结构中,抽离出三个视角,来定义在达成碳中和过程中的路径,厉害的是这个定义能力。
比较厉害的是这个视角,如果让我判断如何达成碳中和,那首要的必然是卡死高污染企业?但黄老就是这三个视角。
5.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战略方向和突破路径
之前只知道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第一次知道第二产业是啥以及如何分类->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石,工业与建筑业共同构成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可以分为三大门类,第一类是采矿业,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黑色金属、天然金属,第二类是制造业,根据生活使用的物质形态,又可以进一部分划分为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第三类是电力、热力、燃气,一般而言,制造业的比重最高。
全球经济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
- 国家之间,以产业间的交易为主
- 国家之间的交易细化,以自身优势行业的产品做交易,例如钢铁、纺织产
- 不区分行业,国家在行业之间,以细碎的产品做交易
伴随着科技发展,交易成本降低、产品种类变多、客户需求细分,全球经济慢慢走到了第三个阶段,在经济落后,供不应求的阶段,是供给驱动,谁有生产能力,谁就有定价权,到第三阶段&近现代,基础供给产品已经不是问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猜测客户需求,品牌、设计溢价出现。
制造业包含了31个大类,525个小雷,还有数以千级的细分行业,概括起来可以分两个板块,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
8.要素化改革
什么是生产要素?这个定义让我收获颇丰,如何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step1 :层次1,完成一个市场化的商品体系建立
- 确定供求关系
- 完成商品定价
- 经过流通、仓储、物流的循环过程
step2:层次2,要素市场,要有高标准的要素市场
虽然有上万行业,无数的产品,但抽象背后的生产要素,无非就是20来种,比如土地、粮食、天然气、股权资本、债券资本。
黄老这里没有给要素一个定义,而是枚举了不同种的要素,这里面要素也是个不同相同,有劳动力这种抽象描述,有资金这种资源单位,还有诸如数据、数字,这种虚拟的数字资产,大致抽象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类要素。
这个观点,让人启发比较深的是,在平台型商品交易体系下,又抽象出了一层要素层,在基本的商品交易体系外,对这些抽离的高维因素做市场化机制的运转。
10、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的发展:思考与建议
中欧班列,是中国为了打破美国封锁,利用亚洲和欧洲天然链接的地理优势,而推动的一套铁路交易体系,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黄老在描述中欧班列开头碰到困难时的描述方式,既有框架感,又接地气&具象,这套描述背后的思维、框架,可以使用在很多地方。
- 确定班列优先级
- 协调运输费标准
- 开行五定系列,解决统一运行图问题,确定12个站作为枢纽站,其他站点通过中转分发抵达
4.实行三互打通,减少层层执法,监管互认
5.开通邮政班列,这个有点水,其实关系不大
6.合理确保运输安全
7.解决严寒低温问题
8.回程货源组织问题
9.规范地方财政补贴
这个描述的顺序,也就是问题严重的程度从高到低,开始,如何在各国之间建立班列优先级、费用标准,即基础标准,在之后,通过中枢&分发站、监管互认,提升运营效率,后面就是各种技术问题共建,一个非常完整的框架,从
1.卡点解决 2.运营提效 3.技术攻坚
三个顺序,讲解了中欧班列从0-100,客服的无数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