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héng)门¹之下,可以栖(qī)迟³。泌(bì)⁴之洋洋,可以乐饥⁵。
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洋洋流淌泌水边,解饥慰我相思愁。
¹衡门:衡,通“横”。³栖迟:栖息,安身,此指幽会。⁴泌:泌:“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⁵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
不得不说如果郑风写情爱含蓄而唯美,那么陈风当真是大胆而露骨。
夕阳已逝,月上柳梢,一双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
岂¹其食鱼,必河²之鲂(fáng)?岂其取妻,必齐之姜³?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鳊鱼才如愿?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齐姜才开颜?
¹岂:难道。²河:黄河。³齐之姜:齐国的姜姓美女。姜姓在齐国为贵族。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lǐ)?岂其取妻,必宋之子¹?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
¹宋之子:宋国的子姓女子。子姓在宋国为贵族。
小伙子被这难忘良宵所陶醉,发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爱情名言: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只要是两情相悦,谁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言外之意是,他与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笃,非常满意,希望娶她为妻。
虽然短促,简单,但唱出了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朱熹《诗集传》云:“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
不得不说儒学生真是想多了,什么经典都用后世歪曲的儒家思想来硬套,不免可笑。孔子对诗经的概括:思无邪!并不是把所有的情诗靠到正儿八经上是无邪,而是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男欢女爱本是自然,不然人类整天安贫乐道要绝种啦!他要活过来也被朱熹气笑了,哈哈哈
无比赞同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考释此诗兴象,认为当属情诗的看法。按闻先生意见,“衡门之下”乃男女幽会之所,与《邶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如出一辄;泌水之岸,乃男欢女爱之地,“泌”与密同,在山曰密,在水曰泌,都“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饥”亦非指腹饥,而是性之饥渴;更关键的是,“鱼”在上古是“匹偶”、“情侣”的隐语,“食鱼”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合欢或结配”(闻先生的观点见《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