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前几天哪个APP,有个视频推荐,不觉刷了几个,其中一个视频是截取的电视剧中《上海往事》中一段,讲的是才女张爱玲的故事,莫名就好奇起来。这么多年没敢看过张的文字,从别人议论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她的文字太过哀伤,还有其它种种,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有意避开她的文字。
以至现在突然触发,至使好奇心达到顶点。搜一搜还真有电视,从第一集开始看,与现在的电视剧、网剧不同,这个剧没有那么匆忙那么赶,慢悠悠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到了张的那世界中。
她应该知道外界对她的评价,好的和不太好的。但依然选择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大概是早就看透了人性,不在乎了。
屏幕上弹幕三三两两,并没有现在流行的网剧被各种粉炒作的那么热闹,但依然说什么的都有,前边划过一句感叹张命运太苦的,后边马上有人附和同情,也有指桑骂槐的。同情的太多是觉得命运太过坎坷,如此才女实在可惜,但也有清醒的意见说,如果不是这样的命运,恐怕也没有张的那些灵感。
其实那倒未必,真正的才女,是什么都可以当作题材的,就像杨绛先生,事实证明快乐对于文字也并不是糟粕。
评论区有些人愤愤,说张这么好的日子不知道珍惜。张是出身大家族,祖父张佩纶,外曾祖父李鸿章。她出生在上海,自小家中下人仆从一大堆,出门有汽车司机接送,到家有下人伺候,十指不沾阳春水。实话说这样的条件,在上世纪30年代,着实让人羡慕。
但要说幸福,她的经历确实谈不上什么值得怀念的幸福事件。自小父母离异,大概十多岁父亲娶了一位奸恶的继母。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但我觉得她当得起这个词,不算诋毁了她的这位继母。
自从这位继母来后,继母与张的父亲整日抽大烟,自此张只能穿继母的旧衣服,那些衣服大小不一不说,花红枊绿,与张在读的修女学校风格并不相符,她常常只能胸前抱一本书佝偻着身体,坐在教室的最后。继母也克扣了她的零用钱。还在张的父亲面前各种挑唆,最严重的一次张被父亲打成重伤,在屋子里幽禁了半年。
有些人说这些故事是张的角度来写的,对继母的言辞过于刻薄,难免有些主观,但如果这是事实便已说明一切。是白的谁也不能黑了她去。
要说怜悯张,那倒不至于,同情倒是更为贴切一些。她有自己的理想,爱好。她差半年就能香港大学毕业,且成绩十分优异,能拿奖学金的那种,但因为战争,被迫中断。她喜欢画画,喜欢写作,七岁就写了第一部小说,十多岁就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平时写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
总之,她是她,任外人评说,她自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