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官古城有两大名泉,一曰方泉,一曰姜女泉。方泉位于城南,地处济阳山下,方泉小学旁;姜女泉地处城北,背靠印台山,傍依姜女祠,属于姜女祠的一部分。姜女泉借孟姜女的传说,名气更大,被注册为姜女泉水商标,广为流传,却背离了姜女泉的本来意义。方泉传说曾经为皇宫供水,受皇帝敕谕,建台阁,立碑刻,以示高贵。因此留下了“柳体字”的真迹,影响后世。
我第一次见到方泉是在1982年我到铜川市第一中学上学时,周末与几个同学游玩,来到济阳山下方泉之地,见泉水清澈,投石入内,声音清脆。泉眼旁树一块石碑,上书“方泉”二字,我当时正在学习毛笔字,就是以柳体字为范本,所以对这两个字就觉得很熟悉,很亲切,也更敬佩。“方泉”两个字是不太好写的,特别是间架结构方面,处理不好,字就特别难看,如果把这两个字写好了,柳体字也快练成了,这个“方”类似于“永”字,包含了主要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和毛笔的运笔、顿笔、转折等要领。我当时特别关注了这两个字的用笔特点,所以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周围居民就从此处取水饮用。听同学讲,秦朝时皇宫都从这里拉水,我并不在意泉水的品质和名气,我更关注的是碑刻上的两个字,后来,我还专门去过几次,对那两个字进行了仔细研究,当时没有照相机,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那两个字“取”下来。我练了一年多柳体字,始终没有突破“瓶颈”,又改练“颜体字”,结果也没有什么长进,直到现在我的字写得一般。
1989年我参加工作,又回到铜川市第一中学,周末闲暇转到方泉,这里的泉水已经干涸,石碑不见了,后来发现碑刻被人打烂,镶到了基建公司二处家属楼的南墙里,只有方泉的“方”字的那一个点还露在外面,我非常惋惜,但也无能为力。今天,我又想起“方泉”,一个人特意来到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印台旅游局把那里用墙圈起来,重修了井栏,后墙上立了一块方泉碑,碑子太小,“方泉”二字也很小,受现场环境的局限,我根本看不出“方泉”两字的神韵和精神,旁边还有记载方泉历史和重修方泉的碑记,总体显得局促、小气,根本体现不出“方泉”以及柳体字应有的气势和灵感,好在有政府出面保护了。我转到原基建公司二处住宅区,想找一下那块已经破碎的碑石,听住户讲,不知道哪里来的人挖走了。
我带着无限遗憾和惆怅离开那里,心里感觉就像失去了少年时代非常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夕阳西下,我的记忆随着那一抹晚霞一点一点的消逝……
方泉 方泉方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