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你的诗才诚然不错,但好好地为何偏要吟诵这首?”皇上面露出平日鲜有的忧色。
“陛下,您有所不知,匈奴已经接连拿下了两个陇西重镇,边关军民死伤过千,两位将军已经殉国了啊。”
“可恶,匈奴不顾年前签订的和约,擅自侵犯我天朝边关,必当血债血偿!”前文已经提到过,皇上平生只有三个心愿,而今边境却有外敌来犯,怎么了得!
那位老将听从皇上旨意,快马扬鞭,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涌入边境,与匈奴对峙。可谁曾想到,匈奴早已在四周设伏,一等他们前来,立刻将其一网打尽,再次大败。虽然军队只剩两万多人,但老将军誓死不降,坚守人在旗在的兵家信仰,他的副将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比起所谓信仰,看重的更是实际利益,夜里闯进老将主营,毫不费力地取下了他的人头。自此,全军倒戈,朝廷的精锐全部业已丧失,再说匈奴本就强悍,朝廷已经再无招架之力了。
正当皇上和一众老臣愁眉不展时,使者忽然将一封匈奴的来信呈到皇上面前。只见上面写着:“遣使到此,共商议和之法。”皇上也不知匈奴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一向野蛮无理的匈奴,这次怎么偏要主张商议一番呢?平日里无所不知的大臣也都沉默起来了。
“陛下,微臣对匈奴的风土人情了解颇多,让我去吧。”“我愿随我家主人一同前往。”皇上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对他们颇有信心。
单于帐中只有单于一人,书童秘密来访,把一个木盒进献给了单于。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呢?两幅笔致精良的图画,并且都与后来将要发生的故事相关。除了向单于进献这两幅图画,还嘱托单于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并告诫单于一定不要把此事泄露出去,否则结果对两方都不利。
第二天清晨,张学士面见单于,单于莫名其妙地对他表示了一番谢意,并把一只包装严密的圆筒递给了他,说道:“张先生,里面是我们西域最上等的珍珠,之所以要把它送给先生,一是为了报答先生远道而来与我匈奴结盟之谊,二是想以此博取先生的文章一篇,作为我们两国交好的见证。”张公子对真正的事实还不知情,只是感觉单于客气得有些过了头,没怎么多想,便把一篇对仗工整、音韵绝佳的骈文写好了,文章里毫不吝啬词汇地对匈奴好好赞美了一番,让人不禁怀疑两国的终战之时似乎就在目前。单于看过之后大喜,当即命手下善书之人把这篇骈文重抄了一遍,折好装进信盒里,递到了张公子的手上,“请先生把这份手抄之作交给贵国皇帝,以表双方交好之衷心”。从这刻起,张学士似乎察觉到此事另有蹊跷。张学士骑在马上,一路上想啊想,但始终搞不懂单于何以要用珍珠来换取自己的一篇文章。为了不引人耳目,他未曾打开过那个圆筒。直到回到相府,他发现书童没有跟着自己进来,而是朝皇上的殿里走去。他已有所察觉,事情一定跟平日里神经兮兮的书童有关,趁着家人仆人都不在场,他立即拆开圆筒,发现里面没有珍珠,有的却是一封信!他心急如焚地打开一读,上面竟然透露出自己要与匈奴暗中勾结、出卖朝廷军国机要的信息!这一定是书童与单于共同设计的死局,要把自己诬陷为一个叛国投敌的罪犯!事已至此,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得先抱着必死的觉悟,拼尽全力地逃到天涯海角、并且从而隐姓埋名了。果然,就在他刚刚离开后的半个时辰里,书童马上就带着十几个禁卫军前来追捕他,搜遍了房间,发现没人,那就不必那么刻意计较了。把通缉令下发到全国各地,传达好皇上的旨意就是了,毕竟自己的目标已经达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