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三年陈艾贴 | 来源:发表于2017-07-02 17:07 被阅读0次

脂肪肝

何为脂肪肝?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

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久了,就会产生痰饮。这病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过食油腻肥甘、饮酒,脂膏湿浊来不及代谢,留积在体内。

情志所伤,思虑过多,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

机体正气虚弱,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水湿就运化不了,肾虚会气化不利,最终水湿积蓄成病。

还有就是,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所以说,此病根本原因,是在脾肾阳虚,再加上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寒热这些的原因造成的。临床上很多是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症。

所以调理脂肪肝就要从脾肾肝入手,取穴应取肝腧、脾腧、肾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太冲。

肝俞穴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主调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脾俞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3. 主调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2. 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三腧穴能调节肝脾肾功能

1.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2. 位置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3. 主调病症

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沿该水平线向外2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此穴。,

足三里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丰隆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运土化湿。

三阴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中脘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太冲平肝潜阳、行气解郁。

太冲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2. 位置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 主调病症

1.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头面五官病证;

2.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3.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4.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5. 遗尿,癃闭;

6.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7. 消气,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卧位。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此穴。用量建议:

用我们的三年陈艾贴为标准,一天一次,一次两组,七天为一疗程,完了休息三至五天可继续。

脂肪肝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1、 脂肪肝病人首先要控制饮食,要少食用使身体脂肪增加的食物,不吃动物内脏,鸡皮,鱼籽,蟹黄,脑髓等含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物。

2、 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减轻体重、促进肝内脂肪代谢。

3、脂肪肝病人还应充分保证维生素的供应,最好多食新鲜的绿叶蔬菜和含糖量偏低新鲜的水果,吃水果的同时也应减少主食的摄人,如吃一个苹果应减少主食50g,对胡萝卜、芋头、土豆、山药、含糖饮食应适量限制,限制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和双糖(蔗糖、麦芽糖等)的摄入。

4、脂肪肝患者还应当限制盐的摄人量,每天控制在6g以下。

5、 小米、燕麦、玉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新鲜蔬菜、甜菜、发菜、海产品等都是很好的驱脂食物,

6、脂肪肝最好的治疗方法,若要按100%来分的话,健康饮食占40%,合理运动占40%,正确的使用药物占20%

肝硬化艾灸穴位: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滋肝明目

返回

期门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2. 位置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3. 主调病症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黄疸,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自乳头垂直向下摸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水分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任脉

2. 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3. 主调病症

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腹积水,肾炎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1横指处即为此穴。

相关文章

  • 肝肝肝肝肝

    伤肝的操作很多,比如每天加班加班加班被公司操练得要死,比如发脾气生闷气跟自己过不去,比如喝酒熬夜,比如吃了很多高农...

  • 5—11中药学之【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细目二 平抑肝阳药 肝—肝阴&肝阳,肝阴制约着肝阳,肝阳就不会出现上亢,肝阴(木)是由肾阴...

  • 进出肝脏的血管

    肝脏的血管有2条入肝血管和1条出肝血管。入肝血管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出肝血管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动脉又分出肝固有...

  • 熬夜,喝酒,生气,失眠最伤肝,春季养肝最佳时节,千万别错过!

    熬夜,伤肝; 喝酒,伤肝; 爱生气,伤肝; 暴饮暴食,伤肝; 久视玩手机,伤肝...... 太多的习惯,肝都难逃其...

  • 肝脏细胞的分类

    肝中80%左右是肝实质细胞,其他的20%中有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肝Kupffer细胞。 实质细胞:肝实质细胞...

  • 清肝调肝养肝

    肝是哑巴,胃是嗽叭。 胃有病,会时刻以胀或闷或痛的方式求救; 肝不会求救,肝区疼痛可能是大病了。 中医,补肺补肾补...

  • 祛湿养肝,季节到了

    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养肝护肝。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护肝、滋养明目,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

  • 什么是脂肪肝?

    知肝,爱肝,护肝!关注微信公众号“肝愿为你”了解更多肝病知识! 脂肪肝(英语:fatty liver diseas...

  • 你的“肝”还好吗?达到这5个标准,证明你的肝很健康

    熬夜,伤肝, 长期喝酒,伤肝, 生气发脾气,伤肝, 暴饮暴食,吃得多,伤肝, 朋友,你的“肝”还好吗?要如何判断?...

  • 小心肝

    01 我们都知道熬夜伤肝,喝酒伤肝,吃药伤肝,生气也伤肝等等。 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是最没有痛感神经的,我们胃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xo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