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风流,恐怕每一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不过,尽管如此,我想,这大抵是根据自身的素质来确定。
从现象上来看,有人“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认为是风流;有人“穿貂皮,白脸蛋,半夜五更撸肉串”,认为是风流;有人颐指气使,刚愎自用,自命不凡,在他那一方领地,前拥后呼,拍马者众,认为是风流;也有人一掷万金或者花枝招展,引蜂惹蝶,认为是风流,等等。
其实,那些风流,仅仅是物欲的一种张扬,算不得真正的风流,因为,物欲前面有一个“物”字,而“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或很快就会烂掉。真正的风流,乃在于手中的笔。笔下风流,才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风流。一笔定乾坤,传承恒久远呐。
唐朝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小时候就能写出这样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据说这是他七岁时候的杰作。想想看,我们七岁时在干什么?估计还穿着开裆裤,流着长鼻涕,动辄在家里撒泼耍横还自认为是风流呢。家中的小皇帝么,自带气场,飞扬跋扈,心中是一千个得意,一万个骄傲啊。
古语说,从小看到老。就是说,小时候的聪明决定你以后的发展。此言应在骆宾王身上,果然有效。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写出一篇震聋发聩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也就是讨伐武则天的宣言。令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开篇即直指武氏的罪行。然后笔锋一转,号召大家都来讨伐她。并极力渲染徐敬业起兵的气势,鼓舞斗志,增强信心。“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把个徐敬业的义师声威和必胜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铿锵收尾: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有人说,此文是千百年来所有的讨伐文章中的上乘之作。理直气壮,气势磅礡,手法上先抑后扬,使武则天的种种劣行与徐敬业的正义之举,形成鲜明对照,声泪俱下,极具煽动性。
我非常赞同!因为,如果说,小时候背他的《咏鹅》尚觉得活泼可爱对他尚自模糊的话,那么,当我在仔细研读他这篇檄文时,那就是景仰之情如江水滔滔,一个风骨刚烈,指点江山,正气凛然的骆宾王,高山一般轮廓分明地耸立在眼前。据《新唐书》记载,当武则天见到这篇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连日来的感冒,也在刹那间因为出汗,竟然痊愈。骆宾王的如椽之笔,不仅能安邦,而且还能治病,这可真是一种千古风流啊。
当然,后来骆宾王因为徐敬业的失败而不知所踪,留下了令后人不断猜测的谜。但他的笔下风流,驰骋文坛上千年,一直到现在(估计在将来),也是令人骨折式膜拜。
笔下风流,并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些气吞山河上,在日常的具体事务中,也能躲灾避祸,起四两拨千斤之妙。明朝的海瑞在南平县做县令时,东南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旅游经过此地,白吃白喝。摆得酒宴不好,还大发脾气,将招待人员吊起来打了一顿。
这下可惹恼了海瑞。他平日吃的就是糙米饭,就着咸干菜,拿来招待胡公子的酒宴不知要好多少倍。岂能让这小子撒野?海瑞一拍桌子,下令手下也把胡公子吊起来海扁一顿,并顺手牵羊把胡公子身上携带的三千两银子也没收了。打了人,还干了抢劫。众人都惊掉了下巴,一致的看法是,海大哥这回可是死翘翘了。那胡宗宪可是总督,弄死海瑞如踩蚂蚁。
但海县令非常淡定,赶走胡公子之后,从容不迫写起了作文。大意是,胡总督您平日严令不准铺张浪费。我县在接待一个人员时,因认为接待过于简单,把招待人员毒打了一顿,还自称是您的儿子。我敢断定,这一定是个假货,打着您的旗号,败坏你的名声。为维护你的威信和声誉,我对他予以惩治,没收了他的来路不明的财产,收归国库。并把他送到您那儿,由您亲自予以发落。
胡宗宪接到这封书信,不知作何感想,也无从猜测。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天下太平,海瑞依旧做他的县令,胡宗宪依旧做他的总督。打人和抢劫的后果竟然不了了之,一篇文章搞定,着实又让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风流,真乃潇洒痛快过瘾。
因了此故,海瑞尝到了甜头,又一次接待时,也是如法炮制,用他那烂笔头,阻止了朝廷一位大员的白吃白喝。
这位大员叫鄢懋卿,受皇帝委派,到全国各地视察盐政。他既想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出京时,发布公告说,自己素来俭朴,地方上的接待绝不能奢侈,要勤俭节约云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路大吃大喝,到了海瑞的地盘时,就想来看看。
海瑞所在的县是个穷县,根本拿不出上好的酒宴,况且海县令一直就是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怎么办呢?这可是朝廷的大员,比不得胡公子。思来想去,老办法,还是埋头写起了作文。
文中说,鄢大人您发的告示,着实令人钦佩,不愧是我们的楷模,朝廷的栋梁。不过,我也听到一些谣言,说您每到一地接待都很奢侈浪费,我们这里是贫困县,倘按谣言所说,实在接待不起,况且也背离您要求的节约俭朴的良好品德。我才疏学浅,实在拿不定主意,还望大人您予以明示。
据说鄢懋卿接到这封信牙都快气得散落一地。没了牙口,就没了胃口,还吃喝什么?暴怒之下,又多长个心眼,派手下人去打探海瑞的底细,知道是个不好惹的角色,胡宗宪胡总督也吃过类似的亏。算俅了,闪人吧,到别的地方吃。区区一篇文章,赶跑了一位朝廷大员,节省了多少银子?这文章非常值钱,更是风流倜傥。
但是,与写文章骂皇帝相比,上面的用心写文又是小巫见大巫。
海瑞在地方上干得很出色,被提升到朝廷之后,看着嘉靖皇帝天天炼丹修道,二十多年不上朝,心里气愤,一怒之下,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好事者也称其为天下第一骂书。这篇文章要点突出,思路清晰,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事无巨细,又层次分明,剜心挖胆,实在是惊心动魄,鬼哭狼嚎。
嘉靖皇帝看到这篇文章后,立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天天吃不好,睡不着,想起来就胸闷,捶腿顿足,非要杀了海瑞不可。惹恼了皇帝,那可是必死无疑。所有的人,都为海大哥捏了把汗。而海瑞本人也自认命不久矣,干脆早早就在家中备好了棺材,伸着脖子等着挨刀。老子反正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该出的气也出了,爱咋地咋地,随你的便,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地大咧咧模样。
可是左等右等,没啥动静。只是被关进大牢,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又是太平无事。朝野上下,俱各惊疑。但惊疑的还在后头,嘉靖不久驾崩,海大人洒脱走出牢门,一路晋级,直升到朝廷二品大员的地位。
写文章骂皇帝,不仅没招祸,反而仕途行情看涨,声名鹊起,在浩瀚的史册上,留下了令人拍手称快的辉煌的一页,这种笔下风流,真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人把读书写文的人,称为书生,往往嘲笑手无缚鸡之力,更有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奇谈怪论。比不得粗壮大汉,耍刀弄枪,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风流倜傥。其实,那只是一种表象。历史、现在和将来都将证明:谁言书生无用,笔下亦显风流。
人风流,天妒之,人嫉之,诽之,继而毁之,灭之。唯有笔风流,方能傲之,存之,并万古垂青。
敲烂你的键盘,写秃你的笔,抒发你自由的情怀,这,才是真正的风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