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答案不是初三,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学四、五年级。
进入四、五年级后,很多家长都变得明显焦虑。
“怎么回事,我家娃自从上了四年级后,成绩退步很严重。”
“孩子之前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怎么到了五年级就跌到70、80分呢?”
四、五年级是小学里的一道“分水岭”,孩子进可成学霸,退便成学渣。
想要跨过这一道难关,既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重视与教导。
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TA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TA们当作大孩子。
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TA们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
孩子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TA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方法一: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孩子会出现“烦死了”“好烦呀”之类的话语,而且会越来越频繁。很多孩子在作文里说出了TA们的心里话:
“妈妈让我穿的衣服总是我不喜欢的;我喜欢长发,妈妈却让我剪成短发......妈妈这都是不尊重我的表现。”
“爸爸妈妈不让我和同学玩,不让我读我喜欢的那些课外书。TA们好像永远都不相信我。”
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TA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当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TA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例如,面对孩子并不如意的成绩单,明智的父母是这样做的:
孩子数学没有考好,已经做好回家挨板子的准备。回到家后,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
孩子实在坐不住了,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
于是,TA悄悄地来到客厅,在成绩单旁边,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孩子:
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你心里也很难过。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教育的目的。
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因此,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取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能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我们就会很满意。
永远都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这个小男子汉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是轻易不流泪的,但我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动得流泪了。在拿着成绩单进家门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与爸妈吵架的准备。
但现在我知道了,那是没有必要的,我的爸妈是天底下最懂孩子的爸妈!是世上最好的爸妈!
正处于情感突变期的孩子,容易生气、发火,但也容易被感动,特别是被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感动。
方法二: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四、五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的突变期,也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关键期。
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是非、爱好有了明显的分辨能力,然而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不会与父母沟通,而这恰恰是促使他们情绪恶化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要允许孩子在不伤害TA人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同时又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出去。
只要孩子发泄够了,TA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沙袋,允许孩子对着沙袋发泄情绪;
允许孩子养小动物,当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时,可以鼓励孩子对着小动物倾诉;
鼓励孩子跑步、做运动发泄情绪......
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发泄情绪的好办法。
但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
父母要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悲伤和软弱。
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
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告诉孩子TA在为谁、为什么而学习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
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从不会过多去想“为什么”,TA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
但是,到了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TA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TA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TA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TA在为父母而学习。
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
到了四、五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会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TA们,必须提前了解TA们的心理,向孩子灌输“学习是TA自己的事情”的观念。
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四、五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TA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
父母要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孩子在四年级之前,或者在读四、五年级的过程中,父母还应该提前知道哪些知识呢?或者说,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方法一: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TA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TA是在为父母而学习。
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方法二:
告诉孩子——你要为理想而学习
现在有很多的家长这样劝孩子好好学习: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娶不到媳妇(找不到好老公)!”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会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就要过很艰苦的生活!”
......
也许父母们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说服孩子要好好学习,然而,父母们却忽略了这一点: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的高速发展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TA们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学习。
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例如强迫孩子把某个不喜欢的职业当做自己的理想。
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方法三:
父母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如果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
“考了这么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丢人,你还好意思要这要那!”
......
这种教育只能是害了TA们,或者使TA们变得越来越蛮横不讲理,或者使TA们的成绩大幅下降,郁郁寡欢,甚至走向抑郁或自卑。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
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好好学习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TA,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个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
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首先不能打骂TA们,其次要鼓励TA们,帮TA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帮TA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告诉TA们:
“只要学习一直在进步,成绩是次要的。”
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如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不要动不动就问孩子成绩、放学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业,这样只能让孩子有种错觉:TA是为成绩而活。
方法四:
父母对1-3年级的孩子不要太过严厉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孩子是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的,父母要求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父母说什么,孩子就会听什么。此时,父母的严厉可以起到作用。
但到了四、五年级,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自我意识,当父母再严厉地要求TA们去学习、再规定TA们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的名次时,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学,或者刚刚读小学的孩子来说,父母们不要急于教会TA们多少知识,也不要要求TA们考多么好的名次,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对 10 岁之前孩子的教育,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总结的很好:
多问快乐,少问学习;
多问“这次考试中,你细心了吗”,少问“这次考试你考了多少名啊”;
多问“你喜欢学......”,少说“今天我教你学......”
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多年的调查发现,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一直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变得出色。
如果孩子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能够经常品尝到好成绩带来的乐趣,那么TA们对学习的信心就能建立起来,就会喜欢上学习。
对于那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不爱思考、粗心等,也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和老师去改掉这些坏习惯,进而培养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绩很差,或成绩平平,TA们就不会体会到成绩所带来的的成就感,进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信心,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只能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信心。
由此可见,孩子在四、五年级取得一个好成绩,TA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爱上学习,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一直都保持优异。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
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
而是说,在四、五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呢?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方法一:
经常给孩子“积极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TA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孩子聪明,孩子就聪明;家长说孩子笨,孩子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暗示”作用。
消极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忆力不好”......
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孩子听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在这种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
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
方法二:
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父母逼孩子去学习,虽然有时可以达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产生长效,而且孩子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尤其是到了四年级,如果父母再逼着孩子去学习,孩子就要产生逆反心理了。
明智的父母不是逼着孩子去学习,而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父母的言传身教、创造一些学习的神秘感,都是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