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心学史海】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物各从其类,象山先生

【心学史海】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物各从其类,象山先生

作者: 阿里神灯 | 来源:发表于2022-01-09 22:00 被阅读0次

有一座奇山一应天山,在等待着陆子。

陆九渊回乡之后,虽说四方缙绅、乡者、学子、青年纷纷来拜访或问学也有原槐堂旧生特地来看望先生的。但是,陆子的心暂时仍然不得平静:

是改变了“人性善”这种单纯的观念,以他亲身经历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告子的话是对的。“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他这次罢归,在朝中看到官场上下许多恶浊现象,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无法理解;比起那年“三衢之行”所了解的“三人世界”要深刻得多。“格君心”也是一种幻想,莫非应该是“大人虎变”(《易》经语)?他得出一种过去看不透的结论一官家是一种改变人性善的漩涡,“蔽心”的染缸。儒林中的“君子儒、小人儒”也是人性负面的显露。他说:“所谓‘尽公乐善,人无间言’,斯世幸乃有斯人耶?此人么麽奸,谄事权贵,阴为谗慝,谋蘖善类—自吾在朝时,物论固己籍籍。”《陆集》189页)由孟子的“人性善”,体认告子的“人性无分于善不善”;从“斯人千古不磨心”(就人类而言仍是心善)的正面,悟透负面(就某个人来讲有“善”有“不善”):陆九渊得出“此人么麽奸宄”的结论,是一种思想飞跃,一种用“切肤之痛”的代价换来的进步。他成熟了!

二是祸故频仍。先是九九哥陆九叙(子仪)逝世,陆家老屋从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台柱;接着又死了个三岁小孩(陆九龄儿子陆艮之在淳熙十一年甲辰(1184)病死,无嗣,拟将此三岁小孩为继);接着又有一侄孙女侄婿抱病逝世。子静自己也病了。他原来就有“血疾”,二三年发一次,近来又似乎转为“痔”肠病,十分痛苦。病中,亲为九九哥写墓志(见《陆集》322323页)。陆九叙(子仪)一生开药铺,似乎是个常人;但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金溪三陆”的学术成就是与他善于治生,经济支持分不开的。“家素贫,无田业,自先世为药肆以养生。”后虽稍有田亩,至今计所收,仅能供数月之粮。食指日众,其仰给药肆者日益重。”“公独总药肆事,一家之衣食百用,尽出于此。”(《陆集》322页)陆九叙公正通敏,精明机灵,善于经商。“商旅往来,咸得其欢心”。

在九渊的心目中,九九哥是陆家老屋的正棵。九叙为人厚道,乐以助人,乡人尊称他“五九居士”,在三乡五里中威信最高。谁家闹矛盾,扯是非,或姑妇勃溪、争吵打闹,只要“五

色而断之一言,或谈笑而解之一说,往往为之焕然。”(同前)特别难得的是:四季添衣,购买日常用品,先满足兄弟侄辈,最后才为自家妻子儿女着想。家道并不宽裕;但,兄弟妯娌及小字辈走亲访友,出门游学,只要谁开口,他就像变魔术一样,行李衣饰,礼品裹囊,一色具备。稍有欠缺时,他向对方不安地说明并表歉意。子仪的生活才能和做人品德,府上下,交口称誉,无不满意陆九渊的《宋故陆公墓志》以朴质无华的文字,感人的真情,写出了凡人的伟大;一反时俗所谓有身份、地位的死者才可作墓志铭。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陆子的“圣凡”思想。

三是槐堂弟子傅子渊来看先生,见面就说:“先生回来就好!你回来,我病就好了…”神经有点失常。其它朋友也说他“举动言论类多狂肆。”原来他的成年爱子不知患何疾猝死(《陆集181页)!陆九渊不胜叹息:乡村名医太少,往往误人性命。

四是“归自临安。汤仓因言风俗不美。(九渊)曰:乍归,方欲与后生说些好话。然此事亦由天,亦由人。汤云:如何由天?曰:且如三年一次科举,万一中者笃厚之人多,浮薄之人少,则风俗自此而厚。不然,只得一半笃厚之人,或三四个笃厚之人,风俗犹自庶几。不幸笃厚之人无几,或全是浮薄之人,则后生从而视效,风俗日以败坏。汤云:“如何亦由人?曰:“监司、守令,便是风俗之宗主。只如院判在此,毋只惟位高爵重,旗旌导前,骑卒拥后者,是崇是敬;陋巷茅茨之间,有笃敬忠信好学之士,不以其微贱而知崇敬之,则风俗庶几可回矣。”

汤再三称善。次日谓幕僚曰:“陆丈近至诚,何不去话?幕僚云:恐陆丈门户高峻,议论非某辈所能喻。汤云:“陆说话甚平正,试往听看。某于张吕诸公皆相识,然陆丈说话自是不同。(《陆集414页)这段真实纪录,貌似平常,却是十分深刻的。一位姓汤的管“仓”的小官(即粮官)来见陆子,说社会风气不好。子静的“由天由人”之说,极为沉痛。所谓“笃厚、浮薄之人”,比早年“三人世界”的观察又进一步;“监司、守令”即朝廷任命的考官和地方官是“风俗之宗主”,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像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陆九渊以他在官场五年的观察,得出结论:社会风俗的好坏,全在于各级领导人。人世间对前呼后拥的荣华富贵的尊敬,瞧不起陋巷茅茨的笃敬忠信之士是人性之卑劣。等级的差异是人间不平、风俗不美的根本原因 这是陆子罢官归里后又一个深切的体验。

五是淳熙十四年(1187)十二月,写信给漕使宋若水先生,言:金溪“月桩”之重,及台郡督积欠困民之弊。什么是“月桩”?“大军月桩起于绍兴初用兵,权以纾急;兵罢不除,因以为额”(陆集》107页。)可见这是高宗赵构设的“兵捐”,数字很大;如今孝宗朝已无战事,兵罢不除“月桩”钱、照旧分摊,压在百姓头上,别县的“月桩”都免掉,金溪县仍然在蒙骗百姓,照收不误。“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县里官吏因为财经困难,无法输送上面的旧欠,就只有拿“月桩”钱来抵塞。“鄙语所谓:移东篱,掩西障,或有以积负输者,上之人不察,欣然以喜。但是,金溪县“适值连年旱伤。今岁大旱,留意赈恤,尽却吏胥侵渔之策,细民始有生全之望。”他要求宋先生与地方官商量,减免金溪县的“月桩”钱。“此在县官,特九牛一毛耳。而可使一邑数万家免于穷困流离,长无叹息,诚仁人所乐为也(引文均见《陆集》107-108《与宋漕》

这五件事,是子静四十九岁丁未年回到青田里所碰到许多烦恼事中的重要者。京都生活五年,删定官一职使他更体察大政内情及全国上下一些隐情;官场倾轧的竹幕,使他“经时览物悲欢异,自古忘名趣向深 哲思加深了。他 的“为民请命”更招人怨 ,这只是“拙于人月天合 静与道谋非食谋”。他的复杂心情就 像韩愈写的“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鸡其不幸耶

其实:“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物各从其类也。”(《陆页)第六件大事一开辟“ 应天山”民办书院,讲学传道

在等着归来的陆子静。

应天山,在江南东路信州贵溪县西南八十里仙源乡,实属武夷山支脉,邻近龙虎山。先是槐堂弟子之一、金溪人彭兴宗(字世昌)访旧于应天山麓张氏,因登山游览,见陵高谷深,林茂泉清。“乃与诸张议,结庐以迎先生讲学”(《陆集》500页)。

一日,彭世昌邀请陆九渊登山,同行有朝中张侍郎(张运之)的侄儿张伯强、张行四人。金溪青田里距贵溪应天山,抄小路约七、八十华里。进得山来,风景迥异。古道狭窄,地形险要。一块柱天而立的巨大“莫壁石”扑面而来。两山回合,环如肘臂。此处古称“天门寨”,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再进去,豁然开朗。山间自为原坞,良田清池,无异平野。傍山向阳地,有“应天寺”一座。传说唐代马祖禅师曾结庐于此,乡人因呼此为“禅师山”;北宋神宗赵圩元丰年间,有个名叫莹和尚的来此盖应天寺,因而,“禅师山”改名“应天山”。应天寺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张氏兄弟准备筹资修葺应天寺并建简易茅舍数十楹于四山。有两户山民盖茅屋于东坞及前山之右。山势南来折而东,又折而南。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一峰兀立天表,锐秀如笔,为诸峰之魁,名叫“云台峰”,雨旸云烟出没,千恣百态,不可揣测。东山有“经石”,西山有歇石,松蟠覆,翁翁郁郁。山之阴,有天然“镜湖”,一泓碧水,四季不涸。更难得的是有八条瀑布散落山间,溅珠飞练,势如奔雷。云山泉石之奇,世所罕见。陆九渊、彭世昌、张伯强、张行已登北峰眺望,云烟飘渺,平楚苍茫,那奇山奇水奇景,请看陆子笔下的描写:

“上憩层巅。东望灵山、龟峰,特起如画。玉山之水,盖四百里而出于龟峰之下,略贵溪以经兹山之左。西望藐姑、石鼓、琵琶诸峰,岫( (you at32)逼人,从天而下。溪之源于光泽者,萦纡泓澄,间山麓如青玉版。比视龙虎、仙岩、台山,仅如培楼(piu3),西二溪窈窕如带。二溪合处,百里而近;然地势卑下夷旷,非甚清彻目不能辨,常没于苍茫烟霭中矣。下沿清流,石涧曲折,分合万状。悬注数里,苍林阴翳,巨石错落,盛夏不知有暑。挟册其间,可以终日,造物之遗予多矣。”(《陆集》175页)

陆九渊大喜。得此奇山,结庐讲学,作终身计。他忽然想起王安石一首诗:“欲传道义心犹在,学作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屐常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返乡后,他常读《王临川集》,甚感此位乡贤是经天纬地之材。王安石和自己的精神有相通之处。王安石罢相后,寄住金陵蒋山,骑驴吟唱;我子静返乡,讲学传道,住应天山,得其所哉!“傥得久于是山,何乐如之?”(《陆集》190页)

于是,他十分愉快地答允了彭世昌和张氏兄弟邀请,决定登应天山讲学。

“古来学问须行己,此去风流定慰人。”(王安石诗句,见《王临川集》卷十九《送直讲吴殿丞巩县》)

相关文章

  • 易经集锦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 【奇门占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在预测术的具体应用里,“同...

  • 读书变化气质说

    子在《易》中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俗话说:“牛羊成群,虎狼独行。” 鱼找鱼,虾找虾;云从龙,风从虎;万物各从其类。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鱼找鱼虾找虾,云从龙,风从虎,万物各从其类。人际交往也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找到与你同频的人,你才能过上你...

  • 与虎谋皮

    今年是壬寅年,就是虎年。虎年必定是茁壮的一年,人也沾光,易经里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

  • 2018-12-21

    多与高人来往,勤与能人共事 1.多与高人来往 与高人往来,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丰富有趣。水就湿,火就燥,物各从其类...

  • 《别“云”间16》:云从龙,风从虎,风云际会龙虎步...

    《别“云”间16》: 云从龙, 风从虎, 风云际会龙虎步...

  • 【经营管理】:云从龙,风从虎

    ★❤ 由苏轼的〝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启发,而联想到… 清风虽舒服,耽于…清风所带来的舒服,这种…耽于…不可取...

  • 学阳明心学 023

    《象山文集序》,阳明先生在阐述陆象山心学经典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心学作了一个注解。 陆象山就是陆九渊的号,字子静,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史海】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物各从其类,象山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yv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