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读书•写作•遇见
拆书0104+撑篙人+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财富

拆书0104+撑篙人+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财富

作者: 撑篙人JZ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23:53 被阅读112次

上周我们学习拆解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章的内容:如何利用购书清单买到真正想读的书,想必小伙伴们已经跃跃欲试,心仪的书已经买回来了吧,那么,今天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奥野宣之来学习第三章的内容,也是笔记读书法最精彩的部分-着手制作读书笔记。

第三章的精彩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以输出为目的,为写笔记而思考

既然我们是经过审慎的思考和选择后才购买的书籍,那么一定已经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想从书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产生什么样的经验,得到什么样的提升,这些自然就成为我们记读书笔记的重点了。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以口头叙述要多。

输出就是思考,不是有思而写,而是为写而思。因为目的明确,我们可以在读书的时候自由调节节奏:这部分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可以略过不读,这章节对我很重要,我要好好读一读,画一下重点,写一些心得体会。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你就会主动进入书中寻找最打动自己的内容,一边寻找,一边划分好“精读”,“泛读”和“跳读”的部分,重点内容自然会调动起你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阅读肯定比普通阅读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就是“跳读”。这和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相似之处,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为了学习拆书,释若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先读一下赵周老师所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我拿到这本书之后,先粗粗浏览一下,觉得书的前半部分是我要学习的重点,主要介绍RIA便签阅读法,这是我们学习拆书的基础,我采取精读的方式,并认真写了提纲和笔记,而书的后半部分那些偏向实践的案例我就快速扫描了一下,没有细细读,因为我不关注那些,我只要掌握便签读书法并且会运用就可以了。

2 从一句话开始记笔记

​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从这一点来看,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

在把读书的感受记在本子上的时候,不要进行揣测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直接书写内心真实的想法就好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语句,哪怕仅仅是一句话,也是关于阅读的真实记录,写下第一句之后,你可能会随之衍生出第二句,第三句,或者将来你回看笔记的时候,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也可以记录在旁边,笔记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丰富起来了。

除了一句话感想,将与这本书有关的所有的信息、资料、灵感统统记录在一本笔记本里,我们不妨称之为一元笔记法

一元笔记法看上去就像大杂烩,比起分类整理,这个方式更方便,更省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整理,也不存在信息遗漏问题。在毫无关联,跳跃的信息中,你也许能融会贯通的思考,回忆起记录笔记时的情景,甚至会灵感乍现,构思出新的创意。

我现在使用的读书笔记本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元化笔记,随身携带,学到哪里记到哪里,没有刻意分区,只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翻开这个本子基本上就能看到我学习和读书的轨迹。与之配套的还有电子版的印象笔记,在我来不及或不方便用本子记录的时候我就将信息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等到写文时就拿出来看看能不能触发一下灵感,嘿嘿,有的时候还真管点用呢!

3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葱鲔火锅,是一道以葱和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鱼肉为主料,葱为配菜,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食材。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是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论”比作葱段,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可以帮助你将读过的好书铭记于心。

摘抄

摘抄前要记录书籍基本信息,包括(1)读书笔记的日期,(2)书名,(3)作者名。然后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观点、段落、章节进行摘录,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评论

记录自己对摘抄部分的理解感悟与想法,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书中观点发生关联,推动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就像RIA便签阅读法中提到的I和A的过程,将书中精华内化为己用,才是学习的核心。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包罗万象,他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因此,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 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 杠、 点等符号, 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 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呀!

当然,我们在摘抄和评论的过程中,也存在手写速度慢,笔记本不方便携带等因素,我们还可以

A 充分借力电子工具,提高信息收藏、整理的效率。比如扫描、语音录入、语音速记等方式。

B 做思维导图/总结书的大纲,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让我们对整本书或者书的某一部分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很快能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C 在书的留白处进行笔记,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快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劣势在于,下次我们可能只有重新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才会看到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不便于平时翻看。

吴晗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我们读一本书,写一次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内化,思考,学以致用的过程,如果读书笔记方法运用得当,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真正能够做到像释若老师所说的,可以同时写1篇读书笔记,写1篇书评,写1篇拆书稿,写1篇讲书稿,把我们的阅读成本发挥到极致,产生更多效益,不就实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财富收获吗,那将是一件多么超值的美事啊!

拆书0104+撑篙人+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0104+撑篙人+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财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an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