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这本书,是我自己要求来共读的。
学完之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时间、精力、目标、情绪管理等等,其底层逻辑没有区别。
只要选择其中一项认真执行,你就拥有了所有方向的底层能力。
它们分别是,面对现实、找到问题、付出行动、反馈调整。
下面,我结合精力管理,来复盘一下这四个点。
1.面对现实
这四个字可以换成另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教学时,经常碰到一类学生。每当考试考砸了,他们总会说“看错题了”或者“一时大意”。
即使我戳破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指出本质的问题——比如就是没学好——他们往往会坚持这样说,以安心地继续打酱油。
我们成年人,其实没什么区别。
比如我,以前会安慰自己,精力不够、事情要做到很晚,是没睡好,或者任务太多。
但其实本质上,是我不愿意放弃玩乐,甚至是把玩乐放在了第一位。
不面对现实,能得到短暂的安慰,“收获”的是长远的灾难性后果——越来越累的身体,和越来越无法承担的工作、生活与学习。
就像我那些学生,骗自己骗到了高中,很多都因为学业压力陡增,放弃治疗。
所以我参加了这本书的共读,因为有些改变势在必行。
面对,是指能接受自己确实是不完美,有问题的。
2.找到问题
面对之后,并不能直接行动。
拿写作打个比方,写了很久,但是不出成绩,无非是功力不够或者方法不行。
而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功力不够是主因,没有足够的积累就指望变现。
能够面对这一点,下一步就是积累,但不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很容易冲着“多写一点”去坚持日更。
但积累是多方面的,比如经历、文风、阅读、拆解、平台等等,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
在精力管理这方面,我就犯过这种错误。
以前总是晚睡,第二天精神又总不好,所以我简单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精力不够是因为睡眠不好。
但后来调整了时间,并没有太大变化,白天还是容易精神不好。
《精力管理》里说,精力其实有四个来源——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
早睡早起,只是体能精力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事实上,体能方面我长久不运动,所以体质不行;情感方面,总会为一些很细小的事情生闷气;思维上,除了社群的偶尔打卡,很少在放松环境深入思考;意志方面,专注力是最大的问题。
你看,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简单能看到的。
如果想解决精力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琢磨精力管理本身,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在体能方面,我需要开始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情感方面需要调整心态,以及保持沟通;思维方面需要每天给自己放松的思考时间,以恢复精力;意志方面,专注和寻找意义,是我的大挑战。
3.付出行动
本着一次专注解决一个问题的原则,这一期,我主要解决体能和睡眠,次要调整情感、思维和意志方面。
好的消息是,从9号到现在,基本已经习惯了每天运动20~30分钟,并在十二点左右睡觉。
情感上我学习了一个沟通课程,从结果上来看,对调整我的心态齐了还不错的作用,后续会在职场和生活中多应用。
思维上,每天的日更是我毫无打扰的思考时间,今天正好是第60天。这已经形成了习惯,不再是需要额外花费精力去“坚持”的事儿。
最后意志力方面,这些天坚持使用的清单,还需要费力坚持,没有形成习惯,有变好的趋势了。
一次盯着一个问题,成功率会更大。
现在运动已经几乎不耗费额外精力了,剩下的是睡眠。
这个问题需要配合专注于清单,这是接下来一个月的主题。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每个已不需要坚持的习惯,在初期都是很费力的。
每天要提醒自己,很多时候会拖延到晚上十一二点,但当行动半个月以上后,我就习惯了,不再去抗拒它。
所以行动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无条件先坚持一个月,比如日更,比如读书。
4.反馈调整
反馈与调整,也算是面对现实的延伸。
在一开始,我们会在激情的荷尔蒙作用下,分析自己,面对自己。
当真正行动,坚持一件事变得越来越难时,人会退缩。
这很正常,面对现实也是一个能力,自然也需要先坚持,让它变成习惯。
不时的调整与反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比如我运动,刚开始我会拖延,在晚上十点以后做。后来发现,这会阻碍我睡觉,于是慢慢前移,近两天都在午休期间完成。
晚上的时间充裕了,其它的事儿,就做起来更顺畅了。
但考虑到以后的工作,我可能需要把运动调整到早上六点到七点,这是我后面需要调整的方向。
调整的目的不是批判,而是帮助自己把精力管理完成得更好。
参加读书会的好处就是,读书不那么费力,还有很多方法帮助我完成上述的行动。
比如,十来次的朗读,好几次唤醒了想偷懒的我。
朗读就是一件让我能恢复精力储备的事儿。
再比如,在一开始我就在打卡中写,“我要保持运动并写清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诺言,会在我想偷懒的时候,跳出来提醒我。
在一个好的集体,总会比一个人走得更远。
在一月底,我们做过一个活动,“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
这是第四个月,我累积养成了运动、日更、喝水三个习惯。
剩下的八个月精力管理的四个维度,将是我的目标。
加油吧~十四期见~
网友评论